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空间结构论简介

2022/07/1696 作者:佚名
导读:空间结构论,区域之内自然、生态、经济和社会等结构的空间组合理论。 广义的空间结构即为地域结构,反映的是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空间组织形式;狭义的空间结构指的是社会经济的空间结构,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要素的相互区位关系和分布形式。它是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经济活动和区位选择的累积结果,是社会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反映这种关系的客体和现象的空间集聚规模和集聚形

空间结构论,区域之内自然、生态、经济和社会等结构的空间组合理论。

广义的空间结构即为地域结构,反映的是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空间组织形式;狭义的空间结构指的是社会经济的空间结构,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要素的相互区位关系和分布形式。它是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经济活动和区位选择的累积结果,是社会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反映这种关系的客体和现象的空间集聚规模和集聚形态。空间结构主要由6个要素组成:节点、网络、面、等级、相互作用、扩散。空间结构理论涉及面广泛,包括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空间结构要素之间相关联的一系列理论,主要有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论、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圈层结构理论等。空间结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古典区位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将古典区位理论发展为空间结构理论作出重要贡献的学者,有50年代美国E.S.邓恩和联邦德国E.奥托伦巴,他们分别提出空间结构的概念。奥托伦巴认为经济形态和经营形态投影于地球表面必然产生一定的农业经济结构的空间统一体。邓恩将全部区位问题分为企业阶段、产业阶段以及社会经济总阶段。他试图探讨经济活动区位结构的一般理论,将静态的局部均衡论向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向发展。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W.艾萨德与B.J.L.贝里是研究空间结构理论的主要代表。艾萨德主张从空间经济学立场出发研究区位论,大量引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产业区位综合分析,提出的“空间系统”的范围极为广泛,包括农业与土地利用、工业区位、零售商业与服务性商业区、城市区位、运输网的布局等。对空间结构作系统的理论分析和模型推导的是联邦德国E.von博芬特尔。他力图将A.韦伯、J.H.von屠能、A.廖什的区位论综合起来,认为区位论要考察阐明的不仅是生产和货物,还要包括居住地、就业场所、流动性的生产要素的地理分布;将区位论与发展理论相结合,分析论证社会经济各个阶段空间结构的一般特征。空间结构理论是综合的整体性的区位理论,也是在区位论基础上向实践应用方向发展的产物。一般认为,空间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包含5个方面:①以城镇型居民点(市场)为中心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②最佳的企业规模、居民点规模、城市规模和中心地等级体系。③社会经济发展各阶段的空间结构特点及其演变。④社会经济客体空间结构集中的合理程度。⑤空间相互作用,包括地区间的货物流、人流、财政流,各级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革新、信息、技术知识的扩散过程等。 2100433B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