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前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文地理学的行为转向
1.1.2 基于行为的城市空间研究
1.1.3 中国城市转型研究的行为视角
1.2 研究框架
2 基于行为论方法的空间行为研究
2.1 重视主体性与过程导向的行为论方法
2.2 基于行为论方法的空间行为研究进展
2.2.1 空间认知过程与行为
2.2.2 偏好、选择与行为决策
2.2.3 制约导向和社会关联的行为研究
2.2.4 日常生活空间与行为
2.3 基于行为论方法的中国城市空间行为研究
2.3.1 消费者行为
2.3.2 迁居行为与通勤行为
2.3.3 空间认知行为
2.3.4 日常行为空间
2.4 行为论方法的未来走向
3 基于时间地理学的空间行为研究
3.1 面向空间行为分析的时间地理学
3.2 面向行为复杂化的时间地理学应对
3.2.1 从物理空间行为走向虚拟空间行为
3.2.2 加入人类能动性
3.2.3 打破男性控制
3.3 基于时间地理学的空间行为模式挖掘
3.3.1 实时行为数据获取与监控
3.3.2 时空路径的可视化
3.3.3 行为制约模型分析
3.4 基于时间地理学的行为模拟与计测
3.4.1 GIS技术与时空可达性测算
3.4.2 时空可达性的地理计算
3.4.3 虚拟空间行为的刻画与分析
3.5 应用时间地理学的城市空间实践与展望
4 基于活动分析法的空间行为研究
4.1 重视活动与移动关联的活动分析法
4.2 基于活动分析法的空间行为研究
4.2.1 活动与移动关联的空间行为研究
4.2.2 基于家庭的活动—移动行为研究
4.2.3 活动—移动行为的纵向变化研究
4.2.4 活动—移动行为与城市空间的互动研究
4.3 活动分析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及展望
4.3.1 活动分析法在城市规划及交通规划中的应用实践
4.3.2 活动分析法的应用研究展望
5 个体行为时空数据采集与管理
5.1 个体行为时空数据采集方法
5.2 个体时空行为数据采集过程
5.2.1 调查内容
5.2.2 调查方式
5.2.3 问卷设计
5.2.4 抽样
5.3 北京市居民活动日志调查
5.3.1 调查方案
5.3.2 居住区类型与调查居住区选择
5.3.3 调查实施与样本概况
5.4 北京市居民行为时空数据管理
5.4.1 数据库概况
5.4.2 数据质量管理
5.5 个体行为时空数据可视化
5.5.1 行为时空数据模型
5.5.2 行为时空数据可视化
5.5.3 行为时空数据可视化工具开发
6 居民通勤行为空间
6.1 通勤人口的基本特征
6.2 通勤行为的基本特征
6.2.1 通勤时间特征
6.2.2 通勤距离与方向特征
6.2.3 通勤出行方式特征
6.2.4 通勤出行链特征
6.3 通勤行为空间的形成机理
6.3.1 制度转型与通勤行为空间的形成
6.3.2 通勤行为空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6.4 通勤行为空间的评价与展望
7 居民购物活动与购物出行
7.1 居民购物行为的基本特征
7.1.1 居民购物行为的可视化
7.1.2 居民购物持续时间特征
7.1.3 居民购物出行距离特征
7.2 居民个人购物行为的时空间决策分析
7.2.1 居民个人购物行为时空间决策模型
7.2.2 单因素主导的休息日居民个体购物行为时空间决策
7.2.3 多因素综合的工作日居民个体购物行为时空间决策
7.3 居民家庭购物行为的时空间决策分析
7.3.1 居民家庭购物行为的时空间决策的框架
7.3.2 居民家庭购物行为的基本特征
7.3.3 居民家庭购物行为的时空间决策模型
7.3.4 居民家庭购物出行次数决策的空间效应
7.3.5 居民家庭购物出行模式决策的空间效应
7.4 居民购物行为空间的评价与展望
8 居民的休闲活动与休闲出行
8.1 休闲行为的时空间特征
8.1.1 休闲行为的时间利用与时间节奏
8.1.2 休闲行为的空间特征
8.2 休闲行为空间的影响因素
8.2.1 性别
8.2.2 收入差异
8.2.3 年龄差异
8.2.4 职业差异
8.3 休闲行为决策研究
8.3.1 居民休闲出行决策模型
8.3.2 居民休闲行为决策机理
8.4 休闲行为空间的评价与展望
8.4.1 城市居民休闲行为总体特征与评价
8.4.2 城市居民休闲行为展望
9 居民日常活动出行与碳排放
9.1 居民出行基本特征
9.1.1 居民出行个体差异的可视化
9.1.2 居民出行社区差异的可视化
9.1.3 居民个人出行特征分析
9.1.4 居民家庭出行特征分析
9.2 居民出行碳排放的测算
9.2.1 居民出行碳排放的测量方法
9.2.2 居民个人出行碳排放的测量
9.3 居民出行碳排放的比较分析
9.3.1 居民出行碳排放的均值比较
9.3.2 居民出行碳排放的分布比较
9.3.3 居民出行碳排放的方差检验
9.3.4 居民出行碳排放的聚类比较
9.4 居民出行与碳排放的影响机理
9.4.1 居民出行与碳排放的概念模型
9.4.2 居民出行与碳排放的模型构建
9.4.3 居民出行与碳排放的影响机理
9.5 居民日常活动出行的低碳化展望
10 居民行为决策分析
10.1 居民行为模式基本特征
10.1.1 居民整日活动模式的一般特征
10.1.2 居民整日巡回模式的一般特征
10.2 整日巡回活动的行为决策分析
10.2.1 巡回多目的性的Logistic模型分析
10.2.2 出行交通方式的次序Logit模型分析
10.3 基于巡回的居民出行时空间决策的分析
10.3.1 基于巡回的居民出行时空间决策的概念模型
10.3.2 基于巡回的居民出行时空间决策的模型构建
10.3.3 巡回类型的决策分析
10.3.4 主要活动起始时间的决策分析
10.3.5 空间距离及交通方式的决策分析
10.4 居民行为决策研究的评价与展望
11 旧城居民的行为空间
11.1 研究社区样本概况
11.2 旧城居民行为空间
11.2.1 旧城居民行为时空路径
11.2.2 旧城居民出行基本特征
11.2.3 旧城居民行为时空间特征
11.2.4 旧城居民日常行为空间案例
11.3 旧城居民行为空间的性别差异
11.3.1 旧城居民行为时空路径的性别差异
11.3.2 旧城居民出行特征的性别差异
11.3.3 旧城居民时间利用的性别差异
11.3.4 旧城居民日常行为的空间差异
11.4 旧城居民日常行为空间特征与展望
11.4.1 旧城居民日常行为的时空间特征
11.4.2 旧城居民日常行为空间展望
12 单位居民的行为空间
12.1 单位居住区的行为解读
12.1.1 单位居住区的行为空间
12.1.2 样本概况
12.2 整日尺度的单位居民行为空间
12.2.1 单位居民行为的时空间结构特征
12.2.2 单位居民的出行特征
12.2.3 单位居民的时间利用特征
12.2.4 单位居民的行为空间特征
12.3 单位居民行为空间的性别差异
12.3.1 单位居住区居民出行的性别差异
12.3.2 单位居住区居民时间利用的性别差异
12.3.3 单位居住区居民行为空间的性别差异
12.3.4 单位居民行为空间的性别特征
12.4 行为视角下的单位空间
12.4.1 单位居住区的行为空间特征
12.4.2 基于行为的单位空间解读与未来展望
13 郊区居民的行为空间
13.1 郊区与城市居民生活空间
13.1.1 郊区的行为解读
13.1.2 案例样本概况
13.2 郊区居民的行为空间
13.2.1 郊区居民行为时空模式
13.2.2 郊区居民出行基本特征
13.2.3 郊区居民时间利用特征
13.2.4 郊区居民行为空间特征
13.3 不同属性郊区居民的行为空间比较
13.3.1 不同属性郊区居民的出行特征差异
13.3.2 不同属性郊区居民的时间利用比较
13.3.3 不同属性郊区居民的行为空间比较
13.4 郊区行为空间的实质与展望
13.4.1 郊区行为空间的实质
13.4.2 郊区行为空间展望
14 空间行为与行为空间研究前沿
14.1 时空间行为研究的国际动态
14.1.1 时间地理学与结构化理论的结合
14.1.2 时空GIS与地理可视化
14.1.3 时空间行为研究在其他社会科学领域
14.2 中国时空间行为的研究动态
14.3 空间与行为研究的前沿主题
14.3.1 关注生活质量的空间与行为研究
14.3.2 关注社会公平的空间与行为研究
14.3.3 关注低碳城市的空间与行为研究
14.3.4 关注信息社会的空间与行为研究
14.4 时空间行为研究的实践应用前景
14.4.1 时空间行为研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14.4.2 时空间行为研究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
14.4.3 时空行为研究在居民服务方面的应用
14.5 空间与行为研究的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来源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