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内沸腾是强制对流与沸腾2种现象同时发生的换热过程,也是其与大容器沸腾的根本区别,因此又称为对流沸腾。强制对流换热的放热系数主要取决于流速,并且是通过流体物性参数的变化显示出来,而沸腾换热的换热强度取决于热负荷(或称热流密度)。对于图1所示的对流沸腾,在各换热区间中对流与沸腾2种换热方式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具有不同的换热机理,其管内局部对流沸腾放热系数沿管长(即随x)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图2中每条曲线表示某一热负荷,A,B,…,G为相应于图1的换热区间。下面先讨论热负荷不太高,即图2中曲线1的情况。
在单相液体区(A段),换热机理为单相强制对流换热,热负荷的影响很微弱,放热系数
进入表面沸腾区后(B段),放热系数
在饱和核态沸腾区(C段)初始阶段,x约小于0.3时,热量传递主要是沸腾换热,换热强度取决于热负荷,而单相对流,即流速的影响趋近于零。当热负荷一定时,
进入双相强制对流换热区域后(D段),随着液膜的逐渐减薄,使液膜的导热性增强而不再形成汽泡,此时由管壁传来的热量以强制对流的方式,通过液膜的导热而传递到汽水分界面上,在该界面上液体不断被蒸发,使液体的汽化过程从核态沸腾转入表面蒸发。由于汽水混合物流速的进一步提高,放热系数沿流动方向继续增大,沸腾换热的影响逐渐下降,而对流换热的份额越来越大,当混合物流速相当高时,热负荷的影响渐趋消失,因此流速成为决定性因素。
在干涸点E,由于液膜被蒸干或撕破而消失,a突然下降到接近于饱和蒸汽对流换热的数值。
干涸后的欠液换热区(F段),是传热恶化后湿蒸汽与管壁的换热。此时工质处于热力学不平衡状态,热量传递过程相当复杂:热量可以由壁面传给蒸汽,使蒸汽过热后再传给液滴,从而使液滴蒸发,热量也可以从壁面直接传给能撞击到壁面上的液滴而使其蒸发。若壁温很高,热量还可以由壁面以辐射的方式传给蒸汽和液滴。这一区段中的放热系数
进入过热蒸汽区后(G段),换热又遵循单相强制对流的规律。由于蒸汽温度比内壁温度增加得快一些,放热系数
管壁温度沿管长的变化取决于局部放热系数,见图1所示。在单相水和表面沸腾区,壁温与工质温度差值不大,并随工质温度的提高而增加。当进入饱和核态沸腾和双相强制对流换热区时,由于放热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