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机的刚度和机构上不可避免的间隙的影响也是直接影响轧件精度的最重要因素几年来我国在提高成品架及成前架的轧机刚度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但由于前面轧机刚度太差, 要完全依靠最后两架轧机消除前面积累的误差是不可能的, 目前国外实行精密轧制对全部轧机, 包括粗轧机均提出高刚度的要求。据日本实验模拟的结果证明, 要实行精密轧制, 如果各机架刚度达2000KN/mm, 出炉温度为950℃±20℃ ,且加热均匀, 进行无张力轧制, 按照轧机弹跳的累计, 轧制八道后的大型棒材的尺寸精度可达成品直径±0.1%以内。为此, 近年来在小型轧机的粗轧机中如紧凑式轧机有采用大直径、短辊身的单孔型轧辊, 以减少辊子的挠曲, 提高刚度的趋势。国外对粗轧机尚如此重视提高刚度, 可见我们只停留在改造两架轧机刚度上是不够的。我国一些厂家有改造精轧机K1、K2、K3或一列五架的实践, 结果证明, 对提高成品精度卓有成效。
对于横列式中型轧机, 前两架可以考虑采用滚动轴承开式机架, 最后一架精轧机可用闭口式二辊滚动轴承的轧机, 这样可使轧机的刚性提高1-2倍以上。据我们计算∅500二辊闭口式滚动轴承轧机在辊身长达1150mm时刚度可达1300KN/mm, 如果缩短辊身, 则可更提高刚性。以∅500紧凑轧机的高刚度机架为例, 因其辊身短(单孔型轧制,辊身为320mm), 轧机又是短应力线结构, 其刚度达2456KN/mm。总之提高轧机的刚度是实行精密轧制首先应该解决而且也是不难解决的问题。
轧机机构的间隙, 特别是成品、成前机架的轴向窜动间隙, 也是影响轧件尺寸精度的重要因素。这种间隙包括轧辊的止推轴承在轴承座内的间隙, 也包括轴承座本身相对牌坊或对无牌坊轧机的其它固定支承件的间隙。据国外研究结果证明, 不仅是止推轴承本身间隙应限制在0.05mm以内, 就是轴承座与牌坊之间轴向的间隙, 亦应由惯用的±0.15mm降低到±0.025mm。为达到此目的,开发了液压楔紧固侧压板的方式, 使轧制时轴承座能牢固地固定在机座上, 而调压下时又不会被卡住。
对于短应力线、高刚度、预应力轧机等无牌坊轧机, 轴向间隙问题也应要求更严格控制才能达到预期的轧制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