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1.1 植物景观研究概述 / 1
1.1.1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 1
1.1.2 中国现代园林植物造景 / 5
1.1.3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对世界的影响 / 9
1.2 植物景观营造的研究进展 / 14
1.2.1 第一本园林设计营造专著问世 / 14
1.2.2 植物造景基本概念的提出 / 14
1.2.3 从实际出发指导植物景观设计 / 15
1.2.4 植物在文明与自然间营造多样空间 / 15
1.3 植物景观营造的发展方向 / 15
1.3.1 以自然为主体 / 15
1.3.2 以生态为核心 / 15
1.3.3 以地域为特征 / 16
1.3.4 以场地为基础 / 16
1.3.5 以空间为骨架 / 16
1.4 本书的研究重点 / 17
1.4.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7
1.4.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7
第二章 植物组群模式的概念及内涵
2.1 植物组群模式概念的提出 / 18
2.1.1 研究乡土植物群落 / 18
2.1.2 模仿山水画技法 / 18
2.1.3 学习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 21
2.1.4 参照现代园林植物设计 / 23
2.1.5 植物组群和植物组群模式 / 28
2.1.6 植物组群模式特点 / 32
2.2 植物组群的类型 / 32
2.2.1 按数量特性划分 / 32
2.2.2 按体量特性划分 / 41
2.2.3 按层次特性划分 / 42
2.2.4 按平面布局形式划分 / 44
第三章 植物组群的配置方式
3.1 植物组群的形态和质感 / 49
3.1.1 植物的形态 / 49
3.1.2 植物组群的质感 / 55
3.2 植物组群的配置方式 / 62
3.2.1 平面分组,化整为零 / 62
3.2.2 立面分层,有机组合 / 72
3.2.4 草坪层 / 79
第四章 植物组群模式的设计
4.1 植物组群模式的设计方法 / 81
4.1.1 平面空间的分割 / 82
4.1.2 视线焦点树的定位 / 82
4.1.3 确定飘枝或丛生乔木位置 / 82
4.1.4 明确下层大灌木和小灌木的品种 / 84
4.2 植物组群模式的设计流程 / 93
4.2.1 前期设计—了解项目背景,收集基础资料 / 93
4.2.2 立意设计—明确设计的主题,协调总体规划的主次关系 / 99
4.2.3 空间设计—确定设计的尺度,满足使用功能 / 102
4.2.4 层次设计—梳理设计的高度,丰富使用人群的视觉美感 / 121
4.2.5 季相设计—考虑季节的变化,突出绿化品种的季候变化 / 129
4.2.6 品种设计—确定设计的品种,优化建筑空间的生态效益 / 129
4.2.7 设计出图—汇总设计资料、绘制施工图纸 / 138
第五章 组群模式应用案例
5.1 龙泉一期 / 140
5.2 西山公园 / 145
5.3 嘉兴宝格丽公馆 / 151
5.4 江苏盐城钱江方洲小区 / 161
5.5 慕容城 / 169
5.6 海宁大道 / 173
5.7 秀洲区最美绿道入口改造 / 179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6.1 园林植物造景存在问题分析 / 182
6.1.1 物种多样性不足,配置模式单一 / 182
6.1.2 设计手法较粗糙,理论研究欠缺 / 182
6.1.3 施工与设计脱节,影响设计表达 / 182
6.1.4 养护管理不到位,景观效果欠佳 / 183
6.2 园林植物组群模式的应用前景 / 183
6.2.1 丰富生物多样性 / 183
6.2.2 提升景观功能 / 183
6.2.3 顺应现代园林造景趋势 / 183
主要参考文献 / 184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