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教学条件

2022/07/16117 作者:佚名
导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要求(新开办专业准入要求) (1)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满足该专业教学需要。应具有知识结构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有专业理论基础、专业技术基础、水质控制、水的采集和输配、水系统设备仪表与控制、水工程建设与运营等方面的专任教师;本校教师能独立承担全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2)专任教师人数应在10人以上。当每年招生人数超过70人时,每增加10名学生至少增加1名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教师队伍

  • 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要求(新开办专业准入要求)

(1)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满足该专业教学需要。应具有知识结构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有专业理论基础、专业技术基础、水质控制、水的采集和输配、水系统设备仪表与控制、水工程建设与运营等方面的专任教师;本校教师能独立承担全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2)专任教师人数应在10人以上。当每年招生人数超过70人时,每增加10名学生至少增加1名专任教师。

(3)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50%。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不低于30%。

(4)每位教师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学生人数不宜超过10人。

  • 教师背景和水平要求

(1)专业课程教师原则上应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的研究生。

(2)专业课程教师应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

  • 教师发展环境

(1)设有专业教学机构,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有合理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为教师进修、从事学术交流活动提供支持,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包括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

(2)拥有良好的相应学科基础,为教师从事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基本的条件、环境和氛围。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学术研究与交流、工程设计与开发、社会服务等。使教师明确其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责任,不断改进工作,满足专业教育不断发展的要求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设备资源

  • 实验室

(1)具有水力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水分析化学与物理化学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实验设备完好、充足,在数量和功能上满足教学需要,生均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值不低于5000元。

(2)有良好的设备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近5年年均更新仪器设备值不低于设备总值的5%,现有仪器设备完好率不低于95%,满足实验教学需求。

(3)实验室设备拥有率应满足操作性实验每组不多于5人、演示性实验每组不多于20人的要求。

(4)实验室应提供开放服务,满足学生课内外学习要求,提高设备利用率。

(5)实验教学过程管理规范,实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等资料齐全。实验室建设有长远建设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既应注重专业基础实验,又应注重新方向、新技术的发展,还应结合该专业特长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建设专业实验室。

(6)实验技术人员数量充足,能够熟练管理、维护实验设备,保证实验环境有效利用、学生实验顺利进行。

  • 实践基地

(1)应设有3个以上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包括给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满足本标准所列实习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有健全的实习基地管理制度。

(2)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校外实习指导教师。

  • 教材及辅助学习资源

教材选用应符合该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要求,优先选用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国家级、省部级规划教材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适当应用多媒体资源和辅助学习软件。

  • 图书信息资源

(1)该专业相关书籍5000册以上,专业期刊50种以上(包括电子期刊),有一定数量的外文专业期刊。

(2)该专业有关的主要现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设计手册等文件资料。(3)反映实际工程特点的工程设计图纸、相关资料和文件。

(4)建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课程网站,提供必要的网络教学资源。

(5)保证一定的图书资料更新比例,专业生均年图书进书量不少于2册。在校本科生数超过300人时,当年进书量超过600册即可。电子图书每种按1册计算,电子期刊每期按1册计算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教学经费

(1)教学经费投入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需要,专业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低于1200元。

(2)新建专业应有一定数额的新建专业建设经费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质量保障

  •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要求

各高校应对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理论课程、实验课程等)建立质量监控机制使主要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处于有效监控状态;各主要教学环节应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应建立对课程体系设置和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的定期评价机制,评价时应重视学生与校内外专家的意见。

  •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要求

各高校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质量、毕业生职业满意度和工作成就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等;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毕业生跟踪反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作为质量改进的主要依据。

  • 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要求

有健全的持续改进机制,并保证其有效运行,使质量监控结果、毕业生跟踪反馈结果及时用于人才培养工作的改进,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保证培养的人才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