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绵阳市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简介

2022/07/16123 作者:佚名
导读:全文 为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以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产业的战略部署为引导,以新技术新理念为驱动,以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全市基本建成泛在感知、高速连接

全文

为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以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产业的战略部署为引导,以新技术新理念为驱动,以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全市基本建成泛在感知、高速连接、协同计算、智能决策、绿色安全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实现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全覆盖或组网。主城区新型智慧城市基本建成,县城基本实现智慧化改造,城市数据实现统一汇聚和互联互通。创新基础设施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发展目标。

到2022年,建设5G基站10000个以上,实现城镇、重点交通沿线、重点旅游景区5G网络全覆盖,打造以5G规模商用、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全面布局为特征的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主城区累计建设充电桩不少于10000个,科技城集中发展区路灯智慧化改造不少于15000柱,打造以全面融合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为特征的新型智慧化城市,建设5G 智慧教育学校10个;申建省市级工程实验室30家、省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5家,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5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0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10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个,打造以一批有影响力的大科学装置、创新平台和转移转化基地为特征的创新基础设施。二、加快建设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一)加快部署5G网络建设。

强化5G网络规划引领,加快完成全市5G基站站址和新增边缘计算中心的规划编制,并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加强5G基站站址资源统筹,着力打造“双千兆精品城市”,推进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与市政、公路、铁路、电力等设施融合部署。统筹规划建设5G智慧杆塔及配套设施,推动“一杆多用”改造。鼓励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形成由主城区到县市区城区到重点乡镇的梯次建设格局,保障重点交通沿线、重点旅游景区、重点行业领域部署,重点支持在工业、农业、教育、医疗、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领域开展5G融合应用试点示范,优先向本地5G优秀解决方案和产品释放市场,引领和推动垂直行业融合创新,打造一批试点示范和融合应用示范工程。2020年底,实现市、县(市、区)城区重点区域5G网络连续覆盖。到2022年,建设5G基站10000个以上,实现城镇、重点交通沿线、重点旅游景区5G网络全覆盖,不断提升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高效网络供给能力。(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通发办,有关运营商,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二)发展壮大工业互联网。

加快推进工业企业内外网改造,扩展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打造高质量园区网络。深化5G、大数据等技术在工业生产、流通、服务领域广泛应用,推进工业设备联网上云,逐步构建低延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打造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市内龙头企业打造一批面向垂直行业和细分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建成四川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绵阳市5G 家电行业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项目建设,支持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工业互联网服务及应用能力条件建设。不断完善工业互联网公共基础平台、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平台等公共平台,推进企业上云、上平台、上标识,构建绵阳特色工业生态体系。(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通发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三)大力推广建设物联网。

深入推进窄带物联网部署,实现全市全覆盖。支持开展智能停车场、智能仓储、多功能路灯杆、综合管理、电梯等新型物联网模块化建设,支持开展非接触式物联网设施改造和推广,推进电力、供水、交通运输、邮政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推动四川移柯物联网智慧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支持企业探索构建跨行业物联网运营和支撑公共平台,实施产业功能区物联网全覆盖工程,为产业功能区智慧设施、智能装备等稳定运行提供基础支撑,推动智慧园区建设。(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住建委、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四)统筹布局建设数据中心和算力基础设施。

统筹全市需求,建设一批行业云平台和大数据平台,打造面向西南片区数据集聚地,聚焦政务、通信、医疗、教育、工业、科学大数据,打造西南片区大数据中心体系关键节点。重点推动建设中国科技城军民融合大数据中心、中国科技城大数据中心、政务大数据中心项目,推进四川电信“魔镜”视频云基地、四川移动川北大数据中心项目尽快落地,指导做好四川广电、四川联通数据中心项目前期工作,形成市级统筹的大数据布局,支持促进我市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挂牌成立中国(绵阳)科技城超算中心,为人工智能研究、大科学装置等基础研究领域提供关键算力支持。(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政务服务监管局、市通发办、市卫生健康委、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三、加快推动信息技术和传统基础设施融合

(一)加快构建新能源充电桩网络体系。

加快在党政机关办公场所、超市卖场、商务楼宇、学校、医院、旅游景区、公交站、物流园等公共服务领域推进公(专)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布局高速公路、国省沿线快速充电基础设施,形成连接全市主要县市区(园区)的县际快充网络。加快实施“充电桩进小区”示范项目,大力推进居民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绵阳智能充电系统等项目布局布点。积极推进“互联网 充电基础设施”,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交通、大数据等技术,提供充电桩基础设施监控、检测、运营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大力推进全市充电运营监控平台共建共享,实现全市共用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满足用户充电导航、状态查询、充电预约、费用结算等多样化需求。(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市住建委、市交通运输局,国网绵阳供电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二)大力开展传统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推动主干道、园区、停车场等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提升改造规划布局,积极推进电力塔杆、通信基站、楼面抱杆、交通指示牌、监控杆、路灯杆等各类资源开放共享和数字化改造,推广应用视频监控、交通管理、环境监测、5G通信、信息交互、应急求助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塔杆建设。大力推动地下综合管廊智能化建设,因地制宜设施改造环境感知、状态监测、信号传输、运用控制等智能设备,建设智慧管廊综合运营系统,逐步实现实时监测、自动预警和智能处置。(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住建委、市通发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政务服务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三)全面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根据《绵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采取政府投资建设、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企业共建、企业投资建设等模式,着重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行动,推动实现城市数创资源共享化,全面深化民生服务便捷化,全面提升城市治理协同化,到2022年底,初步构建覆盖全域的智慧城市生态体系,建成国内一流、西部领先具有科创特色的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各地以县城智慧化改造项目为主体,加快建设5G 智慧医疗医院、5G 智慧教育学校、5G 智慧商业和5G 智慧社区等5G 重点项目建设,到2022年底基本完成县城智慧化改造。(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监管局、市通发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经信局、市住建委、市教体局、市文广旅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四、加快完善创新基础设施体系

(一)全力保障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瞄准世界前沿科技,争取在绵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国防科技重点学科实验室等高水平实验室科研平台。组织开展市级重点实验室申建工作。全力支持和保障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突出优势领域参与组建国家实验室以及国家实验室重大基地、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某高超声速风洞及某低速风洞项目等大科学装置、中国航发涡轮院某高空模拟试验舱等重大试验设备加快建设,确保按期建成并发挥效益。(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委军民融合办,有关县市区园区,相关项目建设单位)

(二)谋划布局重点产业创新发展平台。

围绕我市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领域,鼓励支持长虹等企业创建国家产业创新中心。聚焦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技术联盟为基础,布局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体系,支持光电互连创新中心、两机专项用高温合金创新中心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支持新型显示、智慧家庭、新型功能材料、5G、北斗卫星应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六大创新产业企业,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优势,创建市级工程实验室、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开展全市创新平台优化整合,从基础研究、行业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等,全产业链部署创新平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三)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推进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四川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等一批军民融合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建设,增强平台的市场化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达到技术供需有效对接。依托高新区、经开区以及省级开发区、西科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和龙头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建设一批“孵化 创投”“互联网 ”等新型孵化器和专业化众创空间。探索发展一批混合所有制孵化器。支持企业申建企业技术中心、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鼓励企业牵头联合高校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合作平台,促进企业、院所相互协作,资源共享。(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

建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市级协调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和整体推进。研究制定重大政策,督促落实重大项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整合各方资源,统筹市县(区)园区协同推进,强化市级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加强5G基站、充电桩、数据中心统筹规划布局。切实强化项目组织管理,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全省“一张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专有项目库,强化动态管理,加强项目跟踪调度。(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市政务服务监管局、市科技局,市委网信办、市教体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卫生健康委、市经济合作局、市通发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二)加强政策和资金保障。

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等资金支持。加大本地财政资金筹措力度,支持市级平台公司拓宽融资渠道,提高部门资金使用效率。探索发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专项债。畅通银企对接渠道,积极争取金融机构贷款,加大金融机构融资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挖掘企业自筹资金潜力,提升企业投资能力。(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金融工作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三)加强要素和环境保障。

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协调落实建设用地指标,预留规划和建设用地空间。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报批、土地供应、不动产登记、手续办理等审批流程。协调落实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工业用电等优惠政策,降低项目落地门槛和运维成本。进一步完善跨部门跨领域数据互通机制,加强政务信息开放共享。有序推动医疗、教育、交通、旅游等重点领域公共数据向社会主体开放。(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委、市经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政管局、市教体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四)开展精准招商引资。

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市场需求,依托绵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聚焦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新能源充电桩、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方向,着力引进一批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的大企业大项目,以及相关产业领域的“独角兽”、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瞪羚”企业,促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链在绵集聚成圈,为绵阳乃至西部地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就近提供产品保障。(责任单位:市经济合作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五)强化产业支撑作用。

以大力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改造提升汽车、化工等传统产业,培育发展5G、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推动5G蜂窝通信模组产业化项目、基于物联网 5G融合智能终端产品研制及产业化项目等配套器件、模块、材料等支撑产业项目建设,形成产业支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循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2100433B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