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老上海古董家具店海派家具

2022/07/1690 作者:佚名
导读:老上海古董家具店定义 海派家具,俗称上海老家具。特指在1843年到1949年间上海出现和生产的西式、中西合璧式家具,包括泊来上海的西洋家具,20~30年代上海生产的摩登家具,30~40年代的上海生产的阿蒂克风格的家具,但是不包括苏做中式老家具。 老上海古董家具店萌芽 1843年南京条约签定后,上海开埠,英、美、法纷纷在上海外滩和徐家汇划定租借区,大批洋人涌人上海,同时西洋家具也被轮船大批运至上海,

老上海古董家具店定义

海派家具,俗称上海老家具。特指在1843年到1949年间上海出现和生产的西式、中西合璧式家具,包括泊来上海的西洋家具,20~30年代上海生产的摩登家具,30~40年代的上海生产的阿蒂克风格的家具,但是不包括苏做中式老家具。

老上海古董家具店萌芽

1843年南京条约签定后,上海开埠,英、美、法纷纷在上海外滩和徐家汇划定租借区,大批洋人涌人上海,同时西洋家具也被轮船大批运至上海,最早出现在外国领事馆和外国公司及高级买办的居所,这种西洋家具一般豪华,大件,雕工精细,有巴罗克、罗可可、古典主义等艺术风格,按地域分为英式、法式、西班牙式、犹太式等等,木材以桃木、橡木为主。

进入20世纪10~20年代,中国发生了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中国人开始穿西服,剪辫子,随之而来的是家居革命,在上海的中产阶级、文化人士、工商业者都开始追捧西式家居,西式家具供不应求。文化阶层追求原汁原味,基本上仿照西方新古典主义,木材一般多使用泰国、印度进口的柚木。

30年代开始普通中国传统家庭也开始大量接受西式家具,富裕的阶层的追求款式富贵,雕刻文饰多用花卉和果实图案,使用红木。一般人家的使用所谓香红木,即花梨木,由中国木匠仿照西洋款式造出了新式家具,这就是上海家具。

1932年上海霞飞路(今淮海路)艺林家具店留学法国的业主钟晃,自设工场生产胶合板,改革家具结构,用胶合板代替实板制造家具,改变了过去单纯仿制西方古典家具,设计出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流线型家具。这种款式的家具具有中西相结合的特点,造型更美观,线条更清晰。产品还将单一色调的泡力水漆改为具有立体感的五彩眼子色,把木扶手改为金属扶手,明铰链改为暗铰链,增加了家具的外观美,为开创上海现代家具走出了第一步。

老上海古董家具店逐渐稳定

各西式家具店不断革新,促使上海西式家具的逐渐成熟,其大体特征为:第一,结构采用框架,产品装配用现代五金件连接。第二,款式上中西合璧,脚型有中式和西式,造型款式吸收西方式样,品种有三门大橱,中间有试衣镜、五斗橱、梳妆台、三摇镜、玻璃橱、窗头柜、独脚圆台和床等。受西方的影响,床从单边上改为双边上。第三,采用现代工业材料,夹板表面覆贴各种珍贵木纹。因而反映出的特点是,强调舒适和实用,追求名贵和身份。

老上海古董家具店辉煌

30~40年代,由于工业技术的发展,海派家具迎来了最辉煌的时期,这就是紧跟西方的现代装饰艺术风格,即阿蒂克风格家具,设计实用,体积小功能全,纹饰花板简洁,采用柚木或柳安,也大量使用胶合板,多为组合家具设计,是海派家具的经典代表,即使在现代看来仍然时尚。

老上海古董家具店收藏价值

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典海派家具从被推翻阶级家庭大部分流入民间,被分给普通市民,海派家具也停止了生产。21世纪初由于上海市大面积动迁,上海老家具为现代收藏家所发现,上海的主要海派家具发掘者有杨甫、周利明、林明洋、李真等,他们使这些历经历史沧桑\战乱\革命\文革等劫后余生的海派老家具重新焕发迷人的魅力。 偏爱上海老家具的藏家也很多,娱乐界有成龙、曹可凡、歌星陈红等,艺术家也非常钟情海派家具,如油画家陈逸飞、丁乙、陈漫天等,导演韩三平等都大量收藏海派家具。还有很多设计师从海派家具中获取灵感,许多外国人士也热烈追捧。海派家具已经成为当今新的收藏热点。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