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能带原理

2022/07/1684 作者:佚名
导读:所有固体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则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外的电子在以原子核为中心的轨道上运动,距离原子核越远的轨道其能级(电位能的级别)越高,电子也就越容易脱离原子的束缚,变成可以运动的自由电子。这有点像手上的风筝,放得越高,其运动能量越大,挣脱线的束缚的可能性越大。所以,最外层的电子最活跃,决定了与其他原子结合的方式(化学键),决定了该元素的化学性质,也就决定了该原子的价值,因此被称作为

所有固体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则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外的电子在以原子核为中心的轨道上运动,距离原子核越远的轨道其能级(电位能的级别)越高,电子也就越容易脱离原子的束缚,变成可以运动的自由电子。这有点像手上的风筝,放得越高,其运动能量越大,挣脱线的束缚的可能性越大。所以,最外层的电子最活跃,决定了与其他原子结合的方式(化学键),决定了该元素的化学性质,也就决定了该原子的价值,因此被称作为“价电子”。以硅原子为例,其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以“2、8、4”的数量分布在三个轨道上,里面2和8个电子是稳定的,而外部的4个电子状态容易发生变化,因此其物理、化学特性就与它的4个价电子强相关。原子的电子状态决定了物质的导电特性,而能带就是在半导体物理中用来表征电子状态的一个概念。在固体电子学中有一套能带理论,便于研究固体(包括半导体)物质内部微观世界的规律。

能带原理--原子结构图

当原子处于孤立状态时,其电子能级可以用一根线来表示;当若干原子相互靠近时,能级组成一束线;当大量原子共存于内部结构规律的晶体中时,密集的能级就变成了带状,即能带。能带中的电子按能量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占据能级。下面是绝缘体、半导体和金属导体的能带结构示意图。最下面的是价带,是在存在电子的能带中,能量最高的带;最上面是导带,一般是空着的;价带与导带之间不存在能级的能量范围就叫做禁带,禁带的宽度叫做带隙(能隙)。绝缘体的带隙很宽,电子很难跃迁到导带形成电流,因此绝缘体不导电。金属导体只是价带的下部能级被电子填满,上部可能未满,或者跟导带有一定的重叠区域,电子可以自由运动,即使没有重叠,其带隙也是非常窄的,因此很容易导电。而半导体的带隙宽度介于绝缘体和导体之间,其价带是填满的,导带是空的,如果受热或受到光线、电子射线的照射获得能量,就很容易跃迁到导带中,这就是半导体导电并且其导电性能可被改变的原理。

能带结构图

由于半导体的带隙窄,电子容易发生跃迁,因而导电性能容易发生大的变化;电子状态的变化还可能带来其他效应,比如从高能级到低能级跃迁过程中多余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则产生“发光”现象。独特的能带结构,正是半导体具有百变魔力之源。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