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概述

2022/07/1675 作者:佚名
导读:“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分别简称厦大、复旦、中科大,或统称“三校”)以“2011计划”总体精神为指导,共同建立“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英文名称:Innovation Center of Chemistry forEnergy Materi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分别简称厦大、复旦、中科大,或统称“三校”)以“2011计划”总体精神为指导,共同建立“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英文名称:Innovation Center of Chemistry forEnergy Materials,简称“协同中心”,iChEM)。这对三校以化学学科为中心的相关学科新一轮发展,满足国家急需,冲击世界一流,既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协同中心由厦大、复旦和中科大组成核心层,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清华大学、牛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能源材料化学领域杰出人才团队组成外围层。中心已汇聚的国外杰出学者包括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JACS副主编杨培东(位列国际权威引文机构Thomson Reuters发布的2000~2010年全球“顶尖百名材料学家”榜首和“顶尖百名化学家”第10位),林文斌(位列“顶尖百名化学家”第54位),E. Tsang(牛津大学Wolfson催化中心主任),E. S. Yeung(美国能源部Ames国家实验室高级科学家)和王勇(华盛顿州立大学杰出教授)、刘俊(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Fellow)等领军人才;国内学者有包信和院士(来自碳资源优化利用研究实力雄厚的大化所)、洪茂椿院士(来自结构和材料化学研究实力雄厚的福建物构所)和帅志刚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等杰出学者。

厦大、复旦和中科大的化学学科具备冲击学科前沿的基础和实力,并已开展了多年有效的协同创新探索,形成了协同创新体的雏形。拥有化学化工领域全国唯一连续4次评估为优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4个国家级平台,5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在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发表的论文数分列全国高校前列。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