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能源消费关系

2022/07/16264 作者:佚名
导读:一般说来,能源消费特别是用电量是经济发展的同步指标,能够准确、直接地反映经济运行状况。 产业结构变化是导致用电量与经济增长不同步的重要原因 1、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在经济运行出现上升或者下滑的转折时,电力消耗最大的第二产业波动最大,而用电量相对较少的第一、第三产业往往波动较小,这是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导致“不同步”现象的基本原因。作为国民经济主体和电力消耗最大部门,工业经济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用电量的

一般说来,能源消费特别是用电量是经济发展的同步指标,能够准确、直接地反映经济运行状况。

产业结构变化是导致用电量与经济增长不同步的重要原因

1、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在经济运行出现上升或者下滑的转折时,电力消耗最大的第二产业波动最大,而用电量相对较少的第一、第三产业往往波动较小,这是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导致“不同步”现象的基本原因。作为国民经济主体和电力消耗最大部门,工业经济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用电量的变化。随着工业增速的下降,GDP增幅随之下降,导致工业用电量增幅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

2、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轻工业等低载能工业用电量少,而重化工业等高载能工业耗电量大,在经济运行低迷时,后者生产及用电量增长放缓,而前者增速相对较快。

高载能产品“去库存化”是导致“不同步”的突出因素

高载能产品具有典型的基础性、资源性特征,当经济运行处于上升期,其需求快速增长,而一旦经济运行开始减速或者下滑,对它们的需求则快速下降,价格下跌,库存增加。消化库存是企业削减成本的普遍做法,因此经济周期由低谷走向新一波增长的过程往往伴随着高载能产品“去库存化”。

经济增速与用电量的“不同步”在国际上经济周期性变动时都出现过

美国2001年电力消费下降3.6%,而GDP增长0.8%;1991年电力消费增长5.0%,GDP则下降0.2%。日本2003年电力消费下降1.3%,而GDP增长1.8%,在1980年、1982年和2001年也曾经出现电力消费下降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情况,在1998年和1999年则出现电力消费增长的同时国内生产总值下降的情况。韩国1980年电力消费增长5.4%,GDP则下降1.5%。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不同步”现象的出现基本上都是发生在经济运行出现转折阶段,在国际上表现为一种周期性的现象。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