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草原改良概述

2022/07/16115 作者:佚名
导读:草原改良通过农业技术手段,改善草地环境和草群结构的草原管理方法。广义的草原改良还包括草地利用条件的改善。目的在于提高草地牧草的产量、质量,增加载畜量和畜产品。 原始放牧经营完全依赖牧草自然生产,利用天然草地任牲畜自行采食,不讲求草地的合理利用和维护。随着载畜量的增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少草地牧草的生存条件和草群结构变劣,灌木、杂草繁衍扩大,草皮增厚变紧,导致草原退化或遭破坏。19世纪中叶,一些自然

草原改良通过农业技术手段,改善草地环境和草群结构的草原管理方法。广义的草原改良还包括草地利用条件的改善。目的在于提高草地牧草的产量、质量,增加载畜量和畜产品。

原始放牧经营完全依赖牧草自然生产,利用天然草地任牲畜自行采食,不讲求草地的合理利用和维护。随着载畜量的增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少草地牧草的生存条件和草群结构变劣,灌木、杂草繁衍扩大,草皮增厚变紧,导致草原退化或遭破坏。19世纪中叶,一些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较优越、畜牧业较发达的国家首先进行了草原改良。此后,草原改良的范围不断扩大,效果日益显著。如新西兰经改良的天然草地已占60%以上。牧草产量一般可提高5~10倍,载畜量提高3~5倍,畜产品提高2~4倍。中国的草原改良面积至1986年底累计约1.2亿亩,约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3~3%,其中飞机播种牧草面积约1230万亩。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