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萧山自造浙江萧山南沙地区当代乡土住宅的历史、形式与模式目录

2022/07/16104 作者:佚名
导读:第1章绪论——关注中国农村的当代乡土住宅/1 1.1当代中国农村面临的时代语境/2 1.1.1城市化语境下城郊乡村的“重写”/2 1.1.2全球化语境下乡土住宅的自发性建造/3 1.1.3新城镇化语境下萧山农村的样本作用/4 1.2什么是乡土建筑研究/5 1.2.1从风雅建筑到风土建筑/5 1.2.2西方20世纪以来的乡土建筑研究/7 1.2.3中国学界的乡土建筑研究/9 1.2.4乡土建筑相关研

第1章绪论——关注中国农村的当代乡土住宅/1

1.1当代中国农村面临的时代语境/2

1.1.1城市化语境下城郊乡村的“重写”/2

1.1.2全球化语境下乡土住宅的自发性建造/3

1.1.3新城镇化语境下萧山农村的样本作用/4

1.2什么是乡土建筑研究/5

1.2.1从风雅建筑到风土建筑/5

1.2.2西方20世纪以来的乡土建筑研究/7

1.2.3中国学界的乡土建筑研究/9

1.2.4乡土建筑相关研究综述/10

1.2.5本研究所处的位置/12

1.3为什么研究当代乡土住宅/14

1.3.1乡土住宅,一种日常视角/14

1.3.2研究乡土住宅和聚落的意义/15

1.3.3选择萧山南沙地区的原因/16

1.3.4概念辨析/18

1.4本书的论证结构与框架/20

1.4.1基本研究方法/20

1.4.2论证结构的建立/20

1.4.3本书研究的框架/22

第2章历史和条件——萧山南沙乡土住宅的语境/27

2.1萧山南沙地区的地理形成/29

2.1.1“三亹”的演变(宋嘉定年间至清乾隆年间)/29

2.1.2南沙的成陆(清嘉庆年间至20世纪60年代)/32

2.1.3南沙外围新涂的形成和围垦(1956—1980年)/35

2.1.4小结/36

2.2萧山县三个子地区的地方文化——塘里、南沙和南乡/37

2.2.1塘里的地方文化/37

2.2.2南沙的地方文化/38

2.2.3南乡的地方文化/40

2.2.4小结/41

2.3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及其对聚落格局的影响(1949—1984年)/41

2.3.1新中国成立前时期/42

2.3.2土地改革时期/42

2.3.3人民公社时期/42

2.3.4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43

2.3.5小结/43

2.4聚落和住宅的物质形态演化及政策干预(20世纪50年代—2005年)/46

2.4.1园田化规划(20世纪50—80年代)/46

2.4.2政府颁布农村建房标准(20世纪80—90年代后期)/49

2.4.3“农民住宅区”试点(20世纪90年代后期—2005年)/49

2.4.4官方推荐农宅设计方案(2005年至今)/50

2.4.5小结/51

2.5城市化进程下的规划和重写(1990年至今)/52

2.5.1第一阶段:安于一隅,卫星城镇/54

2.5.2第二阶段:杭州的侵蚀,大都市副城区/55

2.5.3第三阶段:萧山的分解,新城计划/56

2.5.4小结/58

第3章取样和阅读——萧山南沙乡土住宅的样本/61

3.1样本取样方式/62

3.1.1取样的前提/62

3.1.2取样的范围/63

3.2取样村镇基本情况/65

3.2.1新街镇/65

3.2.2瓜沥镇/66

3.2.3党湾镇/68

3.2.4南阳镇/69

3.2.5义蓬镇/70

3.2.6临浦镇/71

3.3样本阅读/72

3.3.1样本001:老夫妻独居之家/75

3.3.2样本002:“歪”住宅/79

3.3.3样本003:老于家的扩建计划/83

3.3.4样本004:独居老人的出租屋/87

3.3.5样本005:平台上的基督徒之家/90

3.3.6样本006:乡土基督教堂/94

3.3.7样本007:以厂为家的工作坊/98

3.3.8样本008:租户集合住宅/103

3.3.9样本009:老组长的田园之家/107

3.3.10样本010:新家在“新农村”/111

3.3.11样本011:工长的“去装饰”住宅/114

3.3.12样本012:“山寨”——新流行样式的发生/119

3.3.13样本013:建造中的婚房/122

3.3.14样本014: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流行样本之一/127

3.3.15样本015: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流行样本之二/131

3.3.16样本016:设计和调整,村委会会计的家/135

3.3.17样本017:第二居所,兄弟住宅的更新/138

3.3.18样本018:“农民城市人”的第二居所/143

3.3.19样本019: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流行样本/147

3.3.20样本020:新旧嫁接——老宅的生长/151

第4章形式和组织——萧山南沙乡土住宅的类型分析/157

4.1样本分析方式/158

4.1.1多角度考察/158

4.1.2样本的局限性/159

4.1.3类型分析方式/159

4.2样本的时间断代和分布/166

4.2.1年代组01:20世纪80年代之前/166

4.2.2年代组02:20世纪8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初/167

4.2.3年代组03:20世纪90年代中期—2000年/168

4.2.4年代组04:2000—2009年/169

4.2.5年代组05:2009年至今/170

4.2.6小结/171

4.3主体建筑的空间类型分析/172

4.3.1原始型/174

4.3.2基本型和扩展型/175

4.3.3对称型和组合型/178

4.3.4“基因图谱”——主房空间的类型进化规律/187

4.4附属建筑的空间类型分析/189

4.4.1附着型/191

4.4.2共生型/193

4.4.3替换型/196

4.4.4扩张型/199

4.4.5占据型/202

4.4.6“新陈代谢”——附属配房的演化逻辑/206

4.5聚落的地块格局分析/207

4.5.1聚落肌理/207

4.5.2地块格局/209

4.5.3围合和阡陌——萧山南沙聚落的地块格局/209

4.5.4边界和圈层——萧山南沙聚落的入户路径/213

4.5.5网格和细分——悉尼奥斯特拉地区的比较研究/220

4.5.6地块格局、规划和生产的博弈/226

4.5.7未来规划,重写并非唯一解/228

4.6萧山南沙乡土住宅形式的组织机制总结/234

4.6.1基因——受控的广谱性/237

4.6.2共享——短程通讯/241

4.6.3突变——特征涌现/242

4.6.4蔓延——“序”的形成/246

4.6.5小结/246

第5章特征和模式——萧山南沙乡土住宅的生成逻辑/251

5.1萧山南沙地区乡土住宅的模式/252

5.1.1映射:地域基因的“函数”/252

5.1.2模式:子系统的映射组合/252

5.2“之间”:萧山乡土住宅的外部条件特征/256

5.2.1在乡土建筑语境下“之间”的内涵/256

5.2.2萧山南沙乡土住宅的“之间”状态/257

5.3萧山的社会规则:乡土和都会之间/258

5.3.1“家”,通用的框架/258

5.3.2礼俗和迷信,乡民的心态/263

5.3.3差序格局,亲疏的隔离/265

5.4萧山的经济形态:农业和工业之间/269

5.4.1高密度小规模工业化,扁平化的城乡/270

5.4.2“不离乡不离土”,萧山的工业化转型/273

5.4.3“农民城市人”,萧山的新农村人/274

5.5萧山的文化价值:地方和全球之间/277

5.5.1“山寨”,缺乏自信的文化/277

5.5.2“媚俗”,核心价值观的缺失/279

第6章结语——新城镇化语境下萧山南沙乡土住宅的启示/285

6.1乡村,从城镇化到村镇化/288

6.2土地,从争利到让利/289

6.3品位,从媚俗到白贲/292

6.4传统,从静态到动态/295

6.5关注,从精英到民粹/296

6.6匠作,从业余到规范/299

6.7设计,从封闭到开源/301

6.8结语与展望/304

参考文献/3052100433B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