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项背景:在西藏冈底斯斑岩成矿带,已发现驱龙、甲马、厅宫、冲江等大、中型斑岩铜矿和劣布等矽卡岩型铜矿,显示了很好的找矿前景。斑岩和铜矿的时代为12-21Ma,形成于后碰撞造山的构造背景之下。 驱龙矿区一个显著特点是其热液蚀变规模宏大,面积约32km2。智利丘基卡马塔超巨型铜矿蚀变范围达32Km2,构成含铜6000万吨的世界级巨型铜矿。我国玉龙、铜厂、多不杂等矿区蚀变面积7-12Km2,都构成中心式环状对称蚀变分带或接触式对称蚀变分带。比较而言,驱龙矿区具有形成千万吨级斑岩铜钼矿床的条件,且该矿床深部可能出现独立的细脉浸染状钼矿体。因而认为驱龙铜多金属矿床是我国近几年来在铜矿勘查中发现的规模最大,成矿条件最好的铜多金属矿床之一。 2、研究目标:在详查的基础上,选择0-16线为勘探区范围,以100-100×100-200m的网度加密布置钻探工程,探求331、332资源量。0-15线和16-24线适当加密钻孔,估算332、333资源量。对可供综合利用的钼、银等伴生矿产进行相应的综合评价;详细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等开采技术条件;工艺研究;采用SD法估算Cu及伴生Mo的储量/资源量,为矿山设计和建设提供依据。 3、主要创新成果:在西藏地勘局地质二队普查的基础上,通过两年的详查和勘探,探明了我国资源储量最大的铜矿,是我国近年来矿产资源地质勘查领域中的一项重大的集体成果。 矿区位于西藏拉萨市东98公里处,隶属墨竹工卡县甲马乡和达孜县章多乡管辖,交通方便。项目通过地质、物探、化探等方法的有效应用,查明含矿主岩体为中新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二长花岗斑岩,划分了围岩蚀变组合及其分带,查定了有用组分及其赋存形式。主要应用钻探和平硐等勘查手段,查明矿体大小1800m×1000m,平面上呈椭圆形,剖面形态为一不规则柱状体,矿体由细脉浸染状原生硫化物型矿石组成,矿石矿物以黄铜矿为主,有用元素以铜为主,并伴生钼、银、硫等。矿床为典型斑岩型铜矿。完成钻探进尺60602.9m。以铜边界品位Cu0.2×10-2、最低工业品位Cu0.4×10-2圈定矿体,采用“SD”法进行资源量估算,求获331-333类别铜金属资源量7190384.505吨,伴生钼331-333金属资源量356397.669吨;伴生银331-333金属资源量4220857.469千克;伴生硫331-333资源量6547141.433吨。详细查明了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属于高原山丘干旱区裂隙充水矿床类,工程地质类型属于开采技术条件中等(II)中以边坡稳定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矿床(II-2),地质环境质量为中等(第二类),适于露天采矿,剥采比1﹕1.5。采自钻孔岩芯和平硐的矿石大样经选矿试验、可行性研究和经济概略分析,采用露天开采-汽车开拓运输-优先浮选铜精矿的生产工艺流程可以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4、应用情况:该成果为西藏几个斑岩成矿带的找矿部署研究提供了典型矿床实例,也为西藏斑岩型铜矿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了依据。西藏地调院近年完成的《 西藏雅鲁藏布江成矿区东段铜多金属矿勘查报告》和《西藏自治区铜矿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报告》等科研成果均应用了该勘探报告的成果资料。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