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制造业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技术进步显著
50年代以来,平均5~7年更新换代一次;而且这个周期正在缩短。改型的新机种年年出现,处理机的性能价格比在1959~1979年期间提高了100多倍,价格每年下降15%~30%。为了缩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计算机制造业在设计、生产和测试方面越来越多地使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这些辅助工具也必须不断更新换代。因此计算机制造业需要投入较多资金供研究开发使用。据联合国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1972年的统计,各种制造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值平均为1.6%;而计算机制造业最高达6.5%。70年代后期,其比值已增至10%以上。
② 规模经济
计算机制造业的硬件生产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只有采取大量生产的组织形式,才能降低生产费用,提高整机和设备的性能价格比。而且,计算机厂家的规模大小和相对的研究开发费用之间存在着直接关系,具有
规模经济的厂家才有可能不断地投入大量资金,保持其竞争能力。
③ 兼营协调
计算机制造业的产品与一般工业产品不同,完整的计算机产品是“复合产品”,包括硬件、软件以及多种服务支援在内。因此,计算机制造业必须与计算机服务业协调发展,多数计算机公司兼营制造和服务两种业务。由主机、外部设备和终端等构成的硬件子系统,只不过是“不完全的产品”,为使系统有效地发挥效能,软件子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计算机安装开始,直到运转和使用,软件支援是极其必要的。计算机厂家必须与用户保持密切的联系,并提供维护和咨询等全面服务,才能发挥计算机这一复合产品的使用效果。因此,计算机制造业必须把保护用户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才能建立自己的信誉,取得自己的发展。一些有代表性的计算机厂家,直接面向用户的销售、维护、咨询及培训等服务部门人员约占全体雇员的30%。
④ 产品渗透性强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计算机制造业的市场不断扩大。计算机,特别是微型机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并已进入了办公室和家庭。计算机制造业的市场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有饱和现象。
⑤ 需要国家的保护和扶植
从60年代起,主要工业国不断制定和完善发展本国计算机制造业的法律和政策,对进口计算机采取限制措施。某些国家规定:国家机关和学校原则上要使用国产计算机。由于发展计算机制造业需要不断投入较大资金,多数国家的政府通过直接投资、提供补贴、低息贷款和减免税金等各种措施,扶植本国计算机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