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设计战略特征

2022/07/16213 作者:佚名
导读:根据明茨伯格的战略理论的五种内涵,以及设计战略的定义,可以总结出设计战略的几个主要的特征。 (1)竞争性 竞争性是设计战略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战略是“将军克敌制胜的科学与艺术”,学界、企业界不约而同地选择“设计战略”这个概念术语,是为了探讨如何充分发挥设计的强大威力,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最终形成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壮大。

根据明茨伯格的战略理论的五种内涵,以及设计战略的定义,可以总结出设计战略的几个主要的特征。

(1)竞争性

竞争性是设计战略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战略是“将军克敌制胜的科学与艺术”,学界、企业界不约而同地选择“设计战略”这个概念术语,是为了探讨如何充分发挥设计的强大威力,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最终形成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壮大。

例如世界最大的两大手机生产商诺基亚(NOKIA)和摩托罗拉(MOTOROLA)一直为更多的市场份额在进行竞争。然而芬兰NOKIA率先将时尚个性的文化注入手机设计中,比竞争对手更准确地把握了手机设计趋势,成功的设计理念使它在短短五年时间里超过了Motorola成为移动通信产品第一大制造商。

(2)独特性

设计战略的独特性来源于企业DNA的独特性,设计战略应该是基于企业文化和企业独特的DNA而制订。而每个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念是独特的,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审美取向、设计取向、价值观念会表现出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形成企业独特的DNA,这也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设计战略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战略观念的独特性,也就是说设计理念或设计思想的独特性。

例如,苹果公司“Thinkdifferent”的产品设计理念,一直指引了公司寻求与众不同的革命性解决方案。苹果电脑是第一个将方便的图形界面引入了PC,第一个使用彩色显示屏的电脑,第一个把外壳变成五颜六色半透明的电脑。荷兰PHILIPS“以人为本”的产品设计理念,不断利用各种方法去探寻消费者的物质功能需求和精神情感需求,形成一种区别于美国和日本产品的广受人们喜欢的极具亲和力的风格。意大利Alessi厨房用具公司,也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设计战略,设计极富艺术感的产品,而这一点正是美国和日本产品所缺乏的。日本SONY公司的不断创造新生活方式的产品设计理念,也不同于竞争对手。

(3)全局性

所谓设计战略,简单地说,就是“做什么才能指导企业设计工作,使企业得以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设计战略是指导企业一切设计活动的总的谋划。设计战略的全局性特征不仅表现在企业设计的全局性上,而且表现在与国家的经济、技术、社会、环境发展相协调一致,与国家发展总的目标相适应,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和谐,否则,设计战略就不会取得成功。

(4)方向性

有时,设计的作用往往会被过分地夸大。因为设计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所发挥的作用可能会不一样。虽然有些企业在他们的经营过程中也积极导入设计,但由于缺乏高质量的管理,设计仍达不到企业所期望的效果。要充分发挥设计在企业中的应有作用,管理者首先必须明确企业所要采用的发展方向。设计战略规定了企业设计未来发展方向,描绘了企业设计的发展蓝图,具有行动纲领的意义。设计战略要求企业的各项设计工作都要围绕战略制订的方向展开,同时要求各部门在设计战略方向的指引下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创新性

企业要保持设计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建立灵活而有效的产品设计战略来充分利用各种设计资源应付各种内外因素的变化。总之设计战略需要驾驭整个公司的设计全局,把握设计进展和外界条件的变化趋势,不断强调开辟新业务或新市场,所以企业只有“创造性的毁灭”贯穿于设计战略管理的全过程,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重塑自己的未来。所以设计战略本身需要不断优化创新。例如重新设计和制定工作方法和流程、变革设计工薪制度和激励机制、改造企业文化、修改预算等。

企业设计战略管理是一个不断循环、没有终点,但又具有开放性的创新过程,企业在进行设计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来调整设计战略,持之以恒地改善一个优秀设计战略的实施和执行。

(6)相对稳定性

设计战略规定了企业在今后相对较长一段时间的设计发展方向、目标、采取的设计策略以及工作的重点。一般来说,设计战略应当至少对企业未来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设计发展作出规划。设计战略必须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稳定性,才能在设计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如果朝令夕改,就会使企业设计发生混乱。当然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顾客需求的多变性而导致设计战略的创新性,设计战略只具有相对稳定性。

设计战略的创新性和相对稳定性是辩证统一的。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