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诱导器设计原理

2022/07/16140 作者:佚名
导读:诱导器的工作原理 诱导器是分设于各房间或走廊顶棚的局部设备(或称末端装置),它由外壳、热交换器(盘管也称二次盘管,也有的不设盘管)喷嘴、静压箱,和一次风管连接组成。经过集中处理的空气,首先由风机送入空调房间诱导器的静压箱,然后以很高的速度(20~30m/s)从喷嘴喷出,在喷射气流的作用下,在诱导器中形成负压,因而可将室内空气(即回风又称二次风)诱导进来,再与一次风混合形成空调房间的送风。二次风经过

诱导器的工作原理

诱导器是分设于各房间或走廊顶棚的局部设备(或称末端装置),它由外壳、热交换器(盘管也称二次盘管,也有的不设盘管)喷嘴、静压箱,和一次风管连接组成。经过集中处理的空气,首先由风机送入空调房间诱导器的静压箱,然后以很高的速度(20~30m/s)从喷嘴喷出,在喷射气流的作用下,在诱导器中形成负压,因而可将室内空气(即回风又称二次风)诱导进来,再与一次风混合形成空调房间的送风。二次风经过盘管时可以被加热也可以被冷却。

常规冷源末端诱导器送风的特点分析

常规冷源诱导器常分为带盘管和不带盘管两种类型。带盘管的诱导器称为冷热诱导器或空气—水诱导器。这种系统的一部分夏季室内冷负荷。由集中空气处理箱处理得到的一次风负担,另一部分由水(通过二次盘管加热或冷却二次风)负担。不带盘管的诱导器叫简易诱导器或全空气诱导器。简易诱导器不能对二次风进行冷热处理,但可以减小送风温差,加大房间的送风次数。采用简易诱导器室内所需的冷负荷全部由空气(一次风)负担,其实际上是一个特殊的送风装置。它能诱导室内一定量的空气达到增加送风量和减少送风温差的作用。

特点分析:优点有结构紧凑,外型尺寸较小,常置于房间内,对于余热负荷较小时,调节方便灵活。室内就地回风,风道截面减小,空调机房占地少,风机耗能小;缺点不适用于房间局部排风量大,室内空间狭小等场合。

冰蓄冷低温送风系统末端诱导器送风的特点

分析低温送风空调系统送风温度一般在4~10℃,比常规空调系统的送风温度低10℃左右,因此可以减少风量,节约投资和运行耗能,具有很高的运用价值。

低温送风系统常采用的送风方式是将一次空气直接送入诱导混合箱,在混合箱内一次空气与室内空气混合,再通过若干散流器送入室内。这种混合箱的设计大致分为三种,带风机串联式、带风机并联式及不带风机的诱导混合箱。

(1)串联式混合箱如图所示,一次风与室内诱导空气混合后,再通过混合箱的风机,风机的风量范围通常为750~4000m3/h,功率为60~560w。

特点分析:

1、一次风经混合后再送入室内,最终送风温度与常规系统相当;

2、在变风量系统中,当一次风量有变化时,送入室内的空气量保持不变,房间的空气流动稳定,设计选型容易;

3、风机连续运行能耗大,噪声大,维修不方便。

(2)并联式混合箱如图所示,一次风不通过混合箱的风机,室内诱导空气经混合箱风机后,再与一次风混合,然后通过散流气送入室内。串联式或并联式都可加装盘管,用来冷却或加热室内诱导空气。带盘管及风机的混合箱称为诱导式风机盘管机组(FICU)。

特点分析:

1、与串联式相比,送风量相同时,并联式电动机功率消耗小,噪声低;

2、对于变风量系统,若房间散流器的风量较小时能防止冷空气直接进入工作区;

3、并联式混合箱比串联式混合箱调节灵活;

4、缺点是风机仍消耗一定量的能量,产生一定的噪声,维修费用较高。

(3)无风机的诱导型混合箱

如图所示,一次风与室内诱导空气经诱导混合后进入室内。该混合箱置于顶棚内。

特点分析:

1、该型VAV混合箱的诱导比在0.3~0.7之间。

2、该型诱导器无功率消耗,但需增加一次风的送风压头,噪声大于带风机的小型混合箱。

冰蓄冷诱导器的二次水系统

1、二次水系统的水管布置

二次水系统的设计可分为双水管(一供一回冷热媒转换)、三水管(一管供冷水、一管供热水、一管回水)和四水管(冷、热水各有独立的供回水管)系统。后两种系统的计算与调节较双水管系统简单。目前在冰蓄冷制冷系统中常采用投资较省的双水管系统。

2、双水管诱导器系统设计

如图所示,对于室内余热负荷较小时,经处理来的一次水首先进入一次风箱,温升后的冷水,一部分进入二次水环路与二次盘管来的回水经三通混合阀达到二次盘管要求的供水温度;另一部分与二次盘管的回水一起进入板式隔离换热器。采用这种方案时可使二次水温保持的较高(不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从而使二次盘管实现等湿冷却。这样易于调节使室内参数,而且从系统的构造上讲可省去冷凝水管路,且空调房间内的所有冷水管可以不予保温处理。对于室内余热负荷较大时可采用一次水同时进入一次空气处理箱和二次盘管,这样二次盘管可按湿工况进行。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