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功与无功功率方向法
有功功率方向法是传统的谐波源定位方法之一,若将系统侧到用户侧定义为正方向,由图可得,公共连接点(PCC)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分别为:
其中,Ph是h次谐波的有功功率,Qh是h次谐波的无功功率,Es是系统侧等值谐波电压源,Ec是用户侧等值谐波电压源,δh是h次谐波电压、谐波电流的相角差,δ是PCC两侧等值谐波电压源的相角差。
由式(1)可得:当Ph>0时,系统侧发出较多的谐波功率,则认为系统侧为主要谐波源;当Ph<0时,用户侧发出较多的谐波功率,则认为用户侧是主要谐波源。这种方法比较直观,曾为大家所普遍接受。然而此方法已被证明存在不合理性。
由式(2)可得:无功功率的正负不仅与Es-Eccosδ的正负有关,而且与Zc Zs的正负也有关。在基波情况下,实际系统中的阻抗一般都为正值,而在谐波情况下,阻抗有可能出现负值。即使在Zc Zs为正的情况下,根据无功功率的正负,也只能判断Es-Eccosδ的正负。也就是说:当Qh<0,无功功率为负的时候,可以得到Es
有功与无功功率方向法的优点:简单直观,易于实现。
有功功率方向法的不足之处:
(1)结果易受PCC两侧电压相角差的影响,不能正确判断主谐波源位置。
(2)当某次谐波电压与谐波电流的相角差为90°时,该方法失效。
无功功率方向法的不足之处:结果易受谐波阻抗的影响,准确度一般只能达到50%。
2、基于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技术的谐波源定位方法
从式(1)、式(2)中可看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分母都与谐波阻抗有关。因此在保证PCC点两侧同步测量的情况下,综合利用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测量值,可以消除谐波阻抗的影响,进而得到谐波源定位的充要条件。
E
s、E
c,分别为PCC两侧电路的谐波开口电压幅值,都为正值,因此,判断E
c-E
s的正负,只需判断
根据PCC点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以及PCC两侧等值谐波电压源的相角差,可得谐波源定位的判定条件如下:
该方法的优点:解决了无功功率方向法易受谐波阻抗的影响这一问题,同时利用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测量值,以及GPS同步测量技术来判断主要谐波源位置,发展前景较大。
该方法的不足之处:需要两侧等值谐波电压源的相角差,在某些情况下,该值较难精确得到,从而影响了该方法的使用范围。
3、临界阻抗(CI)法
为了进一步解决无功功率方向法的不足,提出了“临界阻抗(Critical Impedance)法”。
如图,该方法从分析系统等值电压源
“临界阻抗系数(CI)”:
当|CI| > X max时,认为系统侧为主要谐波源;
当|CI|
该方法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无功功率方向法的不足。
该方法的不足之处:
(1)认为谐波阻抗在系统中均匀分布,且需要估算系统侧和用户侧的谐波阻抗值,在实际应用中,这会带来较大的误差;
(2)当X
min<|CI|
(3)分析是在忽略电阻的情况下进行的,在实际运行中,结果也会受到系统阻抗角的影响。
近年来,尽管谐波源定位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但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如谐波责任的区分)。虽然不断有新的算法应用于谐波源定位, 但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还需进一步讨论研究。今后,谐波源定位方法的发展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研究谐波电路理论和谐波功率理论, 并用于谐波源定位方法研究;
(2)提高测量电压、电流和功率值的精度,丰富现场运行数据,准确提取有效信息;
(3)找到一种准确计算谐波阻抗的方法;
(4)制定一套合理的技术指标、建立公平有效的谐波奖惩机制,用于区分谐波责任,约束谐波污染。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