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合优质教育资源,聚焦创新人才培养
1.基础文化课教育可以引进优质高中课程方式予以强化;本科教育阶段与市属本科高校联合培养。
2.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综合成绩优秀者通过中外双方设置的选拔机制,同时达到国外院校专业考核标准及该国家语言水平要求,由政府给予部分资助进入国外院校开展访学研修。
3.试验院校要与合作院校、合作企业和国外合作单位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并签订合作协议。共同设计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整合校内外教师、设施、实验、实训等资源,构建整体设计、系统培养、贯通实施、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机制。
4.学生入学后基础文化课程教育阶段不分专业,进入专业课程教育阶段可按学校规定申请相应专业。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学生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
1.基础文化课程按照素质教育的理念搭建课程体系,开展通识教育,引入大学先修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健康素养,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国际交往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专业教育课程瞄准高精尖产业人才需求,通过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国际大型企业的合作联合培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培养国际化、高水平、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3.试验院校要重视校企合作,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支持各院校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同成立工程师学院,探索“人才共有、师资共建、设备共用、技术共享”的校企深度合作运行机制,发挥工程师学院在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4.全方位推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育科研、教学评价、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创新,推行小班化教学、选课制、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实施启发式、参与式、讨论时、探究式等教学改革,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