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资源性资产管理及其财税对策中文摘要

2022/07/1678 作者:佚名
导读: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全球范围内普遍出现了资源耗竭与环境恶化的问题,能源危机也一再出现,资源问题不仅引发了战争,也引发了人们对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思索。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历经四年时间,于1987年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指出“工业化国家的许多发展道路是不能持久的,许多紧迫的生存问题与不平衡的发展、贫穷和人口增长相关。它们都把前所未有的压力置于地球的土地、水体、森林

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全球范围内普遍出现了资源耗竭与环境恶化的问题,能源危机也一再出现,资源问题不仅引发了战争,也引发了人们对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思索。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历经四年时间,于1987年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指出“工业化国家的许多发展道路是不能持久的,许多紧迫的生存问题与不平衡的发展、贫穷和人口增长相关。它们都把前所未有的压力置于地球的土地、水体、森林和其他自然资源上。螺旋形下降的贫穷和环境恶化是机会和资源的浪费,尤其是人力资源的浪费。”报告认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能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持久、稳定的支撑能力为基础。可以说,《我们共同的未来》揭开了可持续发展的序幕。我们国家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了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并于1994年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可持续的发展战略与重大行动规定为:按照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国家将着手研究制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补偿政策和环境税收政策;研究试行把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有关统计指标和市场价格比较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所造成的资源和环境的变化;改革资源价格体系,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保护增值。可以说,国家的方针政策已经明确,但在实际运行中行动却显得很缓慢,不仅理论上的问题没有解决,资源管理体制也没有理顺。 我国的资源性资产全部属于国家所有,因而也造成了长期以来许多自然资源低价甚至无价开采和使用,人们没有或者很少有资源节约的概念,使得国有的这一块财源流失也比较严重。目前,我们对于国有企业的经营性资产比较关注,对于其存量和管理做过许多研究,但对于国有资源性资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研究还几乎是空白。按照传统的财政理论,财政分配仅限于国民收入分配领域,对于资源配置和资源耗费的管理一直是比较忽视的。事实上,自然资源的乱采滥伐、国有资源价值的流失,必然导致国家财政的困难。一方面,国家财政流失了相当一块国有资源的收益,另一方面,国家财政还承担着大量的资源勘探、维护费用,资源替代研究费用,资源再生费用,由此也加剧了国家财政的困难。如何有效解决这一矛盾,关键是解决资源的价值管理问题,树立资源价值与资源补偿的思想,建立健全资源补偿机制,确立资源的价值实体地位,保证国有资源价值收入全部纳入国家财政收入体系当中去,使国民经济走上良性运行轨道。 本文共分为八章,围绕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说明了五个问题,一是在目前全球资源与环境现状的大背景下提出问题,说明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困境;二是说明选题的意义。虽然我国政府早已注意到资源与环境问题对于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并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但现实的状况并不能令人满意,我国在自然资源和资源性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空白;三是进行了理论综述;四是对论文的架构和创新点进行了阐述;五是提出了论文的不足和需要深化研究之处。 第二章为人类社会与自然资源关系的经济学分析。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指导,构建了一个理论分析的框架,确立了新的发展观、新的财富观、新的效率观、新的增长观。第二是分析了生产力的发展如何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知道,按照马克思的理论,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改变,从而改变了社会形态。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也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改变,文中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分析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变。第三是分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供给和需求关系。第四是分析了自然资源利用中的公平与效率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第三章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资源耗竭问题。这一章由两部分构成,先是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资源的耗竭问题从全球范围和国内两个方面进行描述,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第二部分着重对节约型社会的深刻内涵进行阐述。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还是建立节约型社会,都意味着要加强对自然资源的管理。而自然资源的管理最重要的也是我们目前最欠缺的就是资源的资产化管理,也就是资源性资产的管理,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资源性资产的价值管理,二是资源性资产的实物管理,即节约利用管理。在资源性资产的管理上,我们国家还存在许多空白,不仅管理体制需要完善,就是许多基础性的工作也有待提高,比如说对资源性资产基本情况的统计,如果我们连基本的数据都不掌握,那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管理。所以,这一章针对自然资源存量的状况提出了要加强资源性资产管理的问题。 第四章的内容是资源性资产和资源价值理论。目的在于阐述资源性资产及其价值理论。首先是概念的界定。要界定资源性资产的概念,先要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因为资源性资产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但二者之间不是等同的关系,也不能相互替代。明确了自然资源的概念之后,还要明确资产的概念,因为资源性资产不仅仅是一种资源,更重要的也是一种资产。正因为它是资产,才应该以市场经济的理念对其进行价值管理。所以说,资源性资产具有自然资源和资产的两种属性,对它的管理也应该从这两种属性入手进行研究。 第五章在第四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一般意义上的资源性资产的管理问题,包括四方面的问题。一是资源性资产管理的现实意义;二是资源性资产管理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系;三是资源性资产管理的基本思路;四是财政与资源性资产管理的关系问题。论文中提到了资源性资产的产权管理、市场化管理、政府管理和法制化管理。这四种管理是资源性资产管理的四种基本手段,这四种手段的相互协调配合,构成了资源性资产管理的制度体系。加强对资源性资产的管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就是资源性资产的管理与财政管理的关系,从产权的角度讲,财政的一个重要职能是为国家理财,而在我国,资源性资产是国家的重要财富,为国家理财,就不能对这么巨大的一块国家财富视而不见,任其流失。从政府管理的角度讲,财政要体现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而资源性资产也可以说是一块巨大的公共财富,财政有责任把它管好。 第六章是我国资源性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包括两个大问题,一是国有资源性资产的概念与分类,二是我国资源性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资源性资产在我国属于国家所有,因此,资源性资产更确切地说应该叫做国有资源性资产。这一章在明确基本概念和对国有资源性资产进行简单分类的基础上,主要描述了我国现行资源性资产管理体制的现状,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各部门之间相互不协调、不配合,或者说根本没有一个协调管理的机制;二是经济体制不完善,首先是产权制度不健全,国家的所有权收益得不到保证,也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本来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但其职能范围并不包含资源性资产管理,而其他专业管理部门如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等只是从专业分工的技术角度管理自然资源,而不是从资产的角度进行价值管理;其次是市场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为资源性资产的定价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完成,人为地造成资源性资产的低价或者无价使用,致使国有资源性资产的使用效率不高,甚至大量流失。三是法律体系不完善。 第七章是国外政府对资源和环境管理的比较研究。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当代国际上自然资源管理的趋势研究;第二,国外政府自然资源管理的比较研究;第三,自然资源管理的财税政策,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减免税政策;二是适时开征新的税种;三是建立绿色税制体系;四是节约型的政府采购制度。 第八章为完善我国资源性资产管理的财税对策。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有资源性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二是国有资源性资产资产收益体系的完善,国有资源性资产的收益体系主要由产权收益和管理权收益构成;三是国有资源性资产税费体系的完善;四是加强资源性资产管理的财政政策建议。 2100433B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