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距瓣尾囊草植物学史

2022/07/1678 作者:佚名
导读:1925年由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首次在四川省江油市采集,并于1929年命名。 1924年夏,洛克在哈佛大学阿诺德植物园主任萨金特教授的支持下,开始了为期3年的祁连山脉的植物学考察计划。1925年4月末,洛克在云南汇合了他的纳西族助手后,从云南进入四川,5月初沿涪江,经射洪、三台,抵达江油白城,采集到矩瓣尾囊草,其后,仍沿涪江进入平武、穿越若尔盖草地,最后抵达甘肃迭部的卓尼,并以卓尼为基地

1925年由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首次在四川省江油市采集,并于1929年命名。

1924年夏,洛克在哈佛大学阿诺德植物园主任萨金特教授的支持下,开始了为期3年的祁连山脉的植物学考察计划。1925年4月末,洛克在云南汇合了他的纳西族助手后,从云南进入四川,5月初沿涪江,经射洪、三台,抵达江油白城,采集到矩瓣尾囊草,其后,仍沿涪江进入平武、穿越若尔盖草地,最后抵达甘肃迭部的卓尼,并以卓尼为基地,开始了在青奯高原边地为期两年多的植物学考察。

据美国有关文献记载:1924-1927年到中国西北部和西藏东北部探险时,于1925年3月途经四川省的涪江上游,具体地名是四川省江油市的武都北部,在涪江沿岸潮湿长有青苔从中,首次采集到种开蓝色花的植物一距瓣尾襄草。当时洛克采集的距瓣尾囊草标本有两份主模式,一直存放于哈佛大学标本馆,赠送给中国国家标本馆(即现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1复份标本,即等模式标本。

据美国哈佛大学的阿诺德植物园距瓣尾囊草植物主模式标本的采集记录,其原始记载如下:Expedition to Northwestern China and Northeastern Tibet1924-1927. Western Szechuan, Mianyang. north ofChangpu Kiang yu-on moist mossy banks along FuKiang. Flowers blue. Collection No 12015. Coll. J.F.Rock,March,1925。从记录上看来,该种分布于四川西部的绵阳,小地名“Kiangyu”经查证实,据四川大学方文培教授编写的《拉丁文植物学名词及术语》一书的“四川地名考”中,将“Kiangyu”解释为“江油,北纬31°38'东经104°32'”,四川大学何兴金教授查阅美国CBIF网络,对洛克采集标本记录的地名“Kiangyu”直接注释为“Wudu:武都”之意,即江油的武都镇,而“ Changpu”之小地名为位于武都境内涪江岸边的叫“长坡或长铺”地方,很可能是当年洛克采集距瓣尾囊草时的具体小生境。

标本采回美国后,洛克并未发表,标本沉睡了4年后,阿尔布里奇(Ulbrich)于1929年认为是一新种,将其以洛克的姓氏命名为Urophysa rockii Ulbrich,于1929年发表在德国柏林达勒姆的期刊《 Notizblatt des Botanischen Gartens und Museums zu Berlin-dahlem》的第10期的869页。自此以后,于1935年,德拉蒙徳和哈钦森(即英国植物学家J.R. Drummond和英国亲王和英国皇家学会会员Hutchinson)认为叶形和花瓣形态与天葵属(Semiaquilegia)近似,将其放于天葵属中并将文章发表于1935年《Curtis's Botanical Magazine》的第158期的9382页,但对这个观点绝大多数分类学家持有异议。

阿尔布里奇(Ulbrich)于1929年发表在《Notizblatt des Botanischen Gartens und Museums zu Berlin-dahlem》的第10期868页之论文,建立了一个新属一尾囊草属(Trophysa),而囊草属中另一物种,即属模式种尾囊草(Urophysa henryi Ulbrich)也发表在《Notizblatt des Botanischen Gartens und Museums zu berlin- Dahlem》的第10期的870页。

1964年《中国植物志》编写工作时,负责毛茛科的王文釆院士将尾囊草属的编写工作分给中国药学科学院的肖培根(肖培根于2006年晋升中国科学院院士)。肖培根到四川进行野外考察未采集到距瓣尾草的标本,肖培根在《中国植物志》中仍然认为尾襄草属是成立的,并给Urophysa rockii Ulbrich起了个中文名“距瓣尾囊草”,指出该种是一个狭域分布种,仅分布于四川的涪江上游。

2001年中国科学院傅徳志研究员在编写英文版中国植物志《Fora of China》时,仍然采用肖培根的分类处理观点,即尾囊草属有两个,一个种尾囊草分布稍广泛,另一个种(距瓣尾草)则分布狭域。编写完英文版中国植物志之后,傅德志仍然对距瓣尾囊草“意犹未尽”,于2003年指导其博士研究生李春两从事毛茛科尾囊草属所在亚族:毛茛科楼斗菜亚族(Aquilegiinae Tamura)的系统学研究,并希望探讨尾囊属的系统位置及其距的形成和进化机制。

2005年3月,李春丽博士在江油市林业局的协助下,终于在观雾山自然保护区内涪江上游的北城乡大桑园重新发现了距瓣尾囊草,使得这一珍稀植物得以重新被认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