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铸坯热装,尤其是直接热装,必须设法使铸坯保持较高的温度。即以充分利用铸坯内部的冶金潜热为主,其次才是靠外部加热。对于铸坯热装工艺主要是使铸坯保持较高的连铸机出坯温度和输送途中绝热保温两个方面。在连铸机上尽量利用来自铸坯内部潜热主要靠改变浇注速度和冷却制度来加以控制。由于改变浇注速度要受到炼钢能力配合和顺利拉坯的限制,故变化冷却制度便成为控制钢坯温度的主要手段。一些工厂采取在二冷段上部强冷以防鼓肚和拉漏,在中部缓冷或喷雾冷却以调整凝固长度,在下部绝热保温利用液芯潜热对凝固外壳进行复热的冷却制度,可使连铸出坯温度比一般连铸的大约高出120~180℃。
为了使铸坯在凝固终点处具有较高的表面温度,必须将铸坯凝固终点控制在连铸机冶金长度的末端处,为此采用电磁超声波检测的方法(E-MUST)对凝固终端进行检测与控制,精度可达到±0.5m。对于要严格控制氮化物和碳化物析出的钢种,还必须注意保持容易冷却的铸坯边角部也有较高的温度,这可在二冷段减少边角冷却,甚至在铸机下部或切割机前后设置边角部温度补偿加热器和绝热罩,来保持所要求的边角部温度。为了防止连铸坯在出连铸机以后的转运过程中散热降温,近距离输送通常使用带保温罩的绝热辊道。这种辊道用绝热材料包覆了铸坯50%的表面,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而远距离输送则采用高速铸坯保温车,这种保温车除具有保温功能外,还有使铸坯均热的能力。在输送距离超过1000m时,高速铸坯保温车与保温辊道相比,输送速度快3倍,输送时间缩短了2/3,保温效果提高8倍。两者具体性能比较见表。
保温辊道与保温车使用性能比较
对于连铸坯低温热装轧制工艺,铸坯在装入加热炉之前往往还采用保温坑进行铸坯保温,允许铸坯在装炉之前有更长的等待时间,给生产计划管理以更大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