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道真自治县推进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简介

2022/07/16186 作者:佚名
导读: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主线,切实加强基层应急管理组织指导,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作用,深入开展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公众公共安全意识、自我防护能力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不断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二、工作原则 1.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主线,切实加强基层应急管理组织指导,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作用,深入开展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公众公共安全意识、自我防护能力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不断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二、工作原则

1.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体制;坚持“预防为主、防处结合”,全面落实基层组织和单位的第一责任,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2.坚持依靠群众,夯实基础原则。广泛发动群众,多渠道、全方位普及社会公众避险、自救、互救知识,整合基层应急资源,加强基层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应急工作格局。

3.坚持示范带动,循序推进原则。各乡(镇)要在建立、巩固、提升示范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确定不同的工作载体,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

三、工作目标

到2010年,全县基本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初步形成“政府统筹协调、群众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应急监测预警制度,全面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工作,广泛建立基层应急自救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基本形成社区、农村、学校、企业的应急工作网络,使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应急管理基础设施相对完备,突发公共事件明显下降。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责任

(一)规范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本着“立足现实、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不断充实应急管理机构。

1.2010年底前,各乡(镇)要在现有应急管理机构的基础上,全面加强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基层单位应急组织建设,建立专(兼)职应急管理机构。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2.有关部门要于2009年底前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县政府专项应急指挥部要明确责任单位分管领导,明确责任人。责任单位:县直有关部门、各专项应急指挥部。

(二)规范预案体系建设。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求,构建相对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在横向上,结合实际确定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应急保障等专项预案框架,确保预案基本覆盖本地可能发生的主要突发公共事件;在纵向上,构建完成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重大活动安全单项应急预案等预案体系。

到2009年底,各乡(镇)100%的村(社区)制订完善可能危及群众生命安全和重大财产安全的各类应急预案或操作方案;100%的高危行业企业制订完善应对安全隐患的应急预案,90%以上的其他企业结合企业特点制订完善危及企业和员工安全的应急预案或操作方案;100%的学校制订完善可能危及师生生命安全、学校重大财产安全和严重破坏教学秩序的各类应急预案或操作方案。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安监局、县教育局。

(三)规范监测预警制度建设。规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程序,明确信息报送渠道和责任,不断完善村(社区)基层组织预警系统,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突发公共事件监测网络和信息直报系统。

到2009年底,各乡(镇)要进一步针对重点区域、群体、行业设立基层应急信息员,形成以基层群众为主体的安全信息网络;乡(镇)领导班子应结合实际明确领导分工、落实现场处置及协调工作职责,规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报送程序,明确信息报送的范围、责任主体和报送要求,建立和完善24小时应急值班和信息报告制度;县级应急平台的信息、预警等功能要向乡(镇)和村(社区)延伸;各级各部门要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宣传车等方式,着力解决边远山区信息报告和预警的瓶颈问题,努力构建全面覆盖的应急管理信息网络。责任单位:各乡(镇)、县应急办。

(四)规范社区应急管理建设。以“四民社区”(安民、便民、乐民、康民)创建为载体,不断建立社区应急自救队伍,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等应急预案,逐年提升居民的应急处置、安全知识的知晓率。

1.逐步完善社区应急救援体系。到2009年底,健全应急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建立维稳调解、应急救援、义务消防、事故救援等队伍,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收集治安案件、火灾事故隐患、社区卫生、公共设施安全等方面的信息和数据,并实行动态管理。高度重视各类应急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素质培训,每年开展一次以上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人员处置能力。责任单位:各乡(镇)、县应急办。

2.加强社区应急管理知识培训。将居民应急管理知识培训纳入社区居民教育体系,通过课堂培训、板报宣传等形式宣讲应急处置和安全知识。到2009年底,居民对火警(119)、交通事故(122)、医疗(120)等急救电话认知率达85%以上,到2010年达95%以上;到2009年底,懂得用电、用气、消防、食品卫生等安全常识的居民比例达75%以上,到2010年达85%以上。责任单位:各乡(镇)、县应急办。

3.建立集日常服务和应急指挥于一体的群众热线值班电话。到2009年底,100%的社区普遍建立群众热线值班电话,居民对电话的知晓率达60%以上。责任单位:各乡(镇)及社区。

(五)规范农村应急管理建设。在乡(镇)、村要建立应急自救队伍,不断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应急预案,逐年提升农村居民的应急处置、安全知识知晓率。

1.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活动。在每年开展的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中,增加应急管理知识“下乡”,编印应急管理宣传资料进农村;到2009年底,农村居民对火警、交通事故、医疗等急救电话及县、乡(镇)应急办电话知晓率达75%以上,到2010年达85%以上;2009年农村居民用电、用气、消防、食品卫生等安全常识认知率达70%以上,到2010年达80%以上。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2.规范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应急管理。一是在农村用电方面。变压器有护拦和警示标志,用电线路规范,用电设备各项性能和指标均符合铭牌标示和安全标准,严禁私拉乱搭,杜绝使用老化线路,建筑物内严禁使用裸露电线。责任单位:县电力公司。

二是在农机和农村运输车辆、船舶管理方面。所有运输车辆、农用船舶和大型农业机械都要依法登记,按要求检验合格,司驾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牌无证、脱检脱审脱保、无作业证和持假作业证等违法行为,严禁农用车辆载人和渔船、农耕船从事经营性交通运输活动。责任单位:县农机局、县交通局。

三是在农村消防管理方面。积极发展农村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全面落实防(灭)火措施,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逐步完善农村道路安全设施,加强对事故多发路段的整改,学校附近等重点路段应设立安全警示标志。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公安局、县交通局。

四是在农村危房管理方面。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校、幼儿园,卫生院、卫生室、敬老院等危房的排查,加大危房改造力度,提高房屋安全等级。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建设局。

五是在农村自然灾害预防方面。普及自然灾害防治知识,增强应对地震、地质、洪水、冰雹、雷电、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防范知识;增强群众临灾自救互救能力,保护农作物不受病虫害侵蚀、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损害;普及防止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的环保知识,增强应对自然灾害的敏感性和防范能力,不断完善基层群防体系。责任单位:县气象局、水利局、农业局、环保局、林业局、科技局、国土局。

建立健全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应急管理制度,并落实专人负责,县应急办将定期督查,并将督查情况及时通报有关部门,指导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3.制定防范和应急措施。针对交通、消防、学校、用电、公共场所等可能引发的突发公共事件,制定预防计划、防范对策及应急措施,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工作,有针对性的对电路、道路、农机作业现场、水利设施、公共场所、村民生活等领域的安全问题进行巡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有记录,有整改计划和整改措施,对难以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或紧急事件要及时上报。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六)规范企业应急管理建设。以安全生产为重点,实现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常态化、应急队伍专业化、应急演练定期化、处置突发事件自主化,全面提高企业应急处置能力,各类事故发生率严格控制在指标范围内。

1.编制完善企业预案。到2009年底,各类规模以上生产经营企业全面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预案内容简明、管用、注重实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所有高危行业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联合演练,促进各单位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责任单位:县安监局。

2.加强企业专兼职应急队伍建设。2009年底前完成企业应急队伍建设,督促企业切实抓好应急队伍训练和管理,加强职工应急知识及技能培训,特别是安全生产关键责任岗位职工,既要熟练掌握生产操作技术,也要掌握安全操作规范和安全生产事件处置方法,增强自救互救和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责任单位:县经贸局、安监局。

3.开展企业隐患排查监管。每年年初、年中和事故高发时段,认真组织开展定期、不定期的隐患大排查,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检测评估,及时整改。责任单位:县安监局、县应急办。

4.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和信息报送工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企业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并按照分级标准迅速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责任单位:县应急办、县安监局。

(七)规范学校应急管理建设。以创建和谐校园为目的,全面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将应急处置常识纳入课堂教育,规范各类突发事件和事故苗头报告,各类事故及时处置率达100%。

1.深入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到2009年底,编制印发《学生应急管理知识手册》,并适时组织学生学习,使学生应急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每学期每个学生应急知识授课数达3课时以上。责任单位:县教育。

2.建立预警机制和防险救灾应急预案。全面推广学校食堂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的“五常法”,认真组织开展学校防火、学校校园及其周边治安环境整治等工作,坚决防止火灾、集体食物中毒、交通等重大事故发生,接送学生车辆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从严查处超载等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县教育局。

3.建立健全学校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制度。凡学校发生的重大突发性安全事件,如食物中毒、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和紧急灾情、传染病流行病疫情,以及师生非正常死亡事件,不论发生在校内还是校外,只要涉及学校师生,都应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责任单位:县教育局。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把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实施,扎实加以推进。

(二)严格考评,及时总结。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难度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实施意见确定的目标、内容和推进工作进程要求,严格考评验收,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对在开展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各级应急组织要加大对推进工作的指导、检查、督查,确保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和宣传栏、宣传车,张贴标语、印发宣传资料等途径,广泛深入宣传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重点报道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工作中“走进矛盾,解决问题”的工作典型,努力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四)发动群众,以人为本。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调动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其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增强自防自救、减少伤亡的能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协调各方,形成合力,逐渐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层应急管理格局。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