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风景名胜区缓冲区在生态缓冲及社区利益补偿等方面的功能发挥尚不充分,对风景名胜区缓冲区进行研究是对现实问题的积极回应,有利于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国际层面,缓冲区的理念受到世界国家公园与保护区领域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也是对这一趋势的及时回应。 本研究一方面比较借鉴了世界国家公园与保护区运动中缓冲区的相关理念和保护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对我国风景名胜区缓冲区现状、问题及其根源进行了剖析,初步建立风景区缓冲区概念认知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我国风景名胜区缓冲区的保护管理战略和政策;并选择在区位、区域生态背景、功能定位等方面具有典型意义的3个风景名胜区(黄山、九寨沟、华山),对其缓冲区进行保护管理分析和规划实践案例研究。其中: (1)在国际经验借鉴方面,对美国和尼泊尔国家公园与保护区的缓冲区进行了研究;对《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2005版)中关于“缓冲区”概念修订进行了解读;探讨了世界遗产“完整性”和“文化景观”概念对缓冲区价值识别的意义。 (2)在国内现状、问题和根源分析方面,从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找出数据相对比较齐全的17处风景名胜区,进行缓冲区特征系统整理和分析;得出缓冲区与风景名胜区的现状关系及存在问题大致可以从5个方面进行分析:自然资源要素和环境背景、历史文化要素和背景、视觉景观背景、空间格局连续性、社会经济联系等;探索建立了风景名胜区缓冲区认知概念模型。 (3)在保护管理战略和政策方面,总结了风景名胜区和缓冲区社区规划的发展趋势;讨论了文化景观价值识别和世界遗产定期报告对缓冲区保护管理的意义;对风景区边界划定进行了深入认知;并对缓冲区保护管理的已有经验进行收集和整理总结。 (4)在案例实践方面,总结了黄山风景区和缓冲区社区管理和利益补偿的经验;对黄山风景区缓冲区的生态廊道开展了区域、风景名胜区、社区三个空间尺度的研究;结合九寨沟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实践,对缓冲区的空间层次、生态缓冲功能及社区利益补偿功能进行了探讨;在缓冲区概念模型指导下对华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区进行了现状认知和问题分析。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