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前操作的关键步骤,这里工作任务最重而工作条件最恶劣。铁口的示意图见图2。高炉出铁必须正点,出铁次数根据产量及炉缸容积而定,一般为10~16次,也有多到20次以上的。但具有多铁口、采用连续出铁的大型高炉,随着炮泥质量改进,每个铁口的出铁次数有减少的趋势。具有两个以上铁口时,应轮流使用。具有4个铁口时可3个铁口轮流使用,一个备用;或对角使用,其余备用;必要时用3个甚至4个铁口出铁。(见彩图插页第5页)生产率高的现代大高炉(如4000m级)为保证渣铁出净及炉况稳定采用连续出铁,即一个出铁口尚未堵上即打开另一个铁口。出铁量的波动不宜过大与应出量相差不应超过15%。铁口角度要经常检查纠正(调整开口机),规定的铁口角度要保持不变。还要保持一定的铁口深度以出净渣、铁与维护铁口。铁口深度应大于铁口处炉墙的厚度。中国1000~2000m3级高炉大多定为1.8~2.5m,宝山钢铁公司的4000m级高炉定为3.2~3.5m。
(1)要求炮泥具有高的抗渣性、强度和塑性,易干燥,短时间内烧结性能及体积稳定性好而且具有良好的开口性能。高炉的大型化使铁口的工作条件更为严峻,从而要求更高的炮泥质量。炮泥的配料及制造工艺各厂不同。过去用水为黏结剂制造的称为有水炮泥,用焦粉、黏土、沥青等为原料。现代高炉炉缸用炭砖砌筑,而且要求性能更好的炮泥,而水分在高温下会侵蚀炭砖,因此采用焦油、树脂等作为黏结剂,并用刚玉、铝矾土、黏土、碳化硅、焦粉等为原料,此类炮泥通称为无水炮泥。炮泥由碾泥部门按规程生产,并按标准检查质量。要求有一定的困泥时间,但不能存放过久,在冬季应保温。(2)调整打泥量。铁口过浅或过深时需适当地增加或减少打泥量。(3)禁止潮铁口出铁。防止因铁口水分受热急剧蒸发而破坏铁口孔道与泥包。(4)出净渣铁。出净渣铁后堵铁口有利于新泥包的生成。(5)铁口连续过浅时可提前出铁或临时增加出铁次数,见喷就堵,降低炉顶压力,缩小铁口上方的风口或堵死。(6)维护好泥套。泥套是铁口外面与泥炮直接接触的部位。出铁后必须修补泥套损坏处而且要定期制作新泥套。先将旧泥套内残渣残铁清掉(可借助开口机),将泥套泥填入后用泥炮头压实,使泥套中心与铁口中心一致,然后烘干。
包括准备工作、开铁口和堵铁口。
(1)出铁前的准备工作。检查泥套、撇渣器、主沟、渣铁沟、摆动流嘴等处状况;铁水罐(鱼雷罐)及渣罐配到位;泥炮装好炮泥;检查各炉前设备(泥炮、开口机、换钎机、各种吊车等);启动冲渣泵。
(2)开铁口。过去用人工,现用开口机。动作顺序:开口机对准铁口中心线,前进将钻头插进铁口,钻到红点退回,用铁钎打开铁口,如打不开需用氧气烧。较先进的气动开口机,前进时可边钻边打击,卸下钻杆后装上铁钎即可打开铁口。与开口机配套的设备有换钎机,用以装卸钻杆及铁钎。现代大高炉铁口深而炮泥强度高难于钻开,于是出现“铁棒打入法”:拔泥炮后在炮泥还未完全烧结变硬前先用钻杆钻铁口,钻到见潮泥后用前端尖的铁棒打入铁口直至前端进入炉缸。出铁时只需将铁棒拔出,铁水就随之而出。这些动作全由开口机来完成。铁棒打入后要有专人监视铁口情况,以防出现自动漏铁事故。铁流如不畅应用铁棒通透。出铁过程中由目测或用铁水液面计监视铁水罐装满程度,及时拨罐或转动摆动流嘴。如铁口已喷而尚有很多铁未出来,需要降炉顶压力。如铁流过大或跑焦炭严重,也要降炉顶压力。
(3)堵铁口。堵前要确认泥套及泥炮处于良好状态。根据铁口喷的情况启动泥炮堵口。操纵泥炮可在泥炮操作室或在出铁场遥控。根据铁口情况定打泥量。堵上铁口后,放撇渣器内残铁(如不保温)。堵口后一定时间(各高炉有具体规定)拔出泥炮,早拔可能漏铁。此后检查炮头,清理主沟及渣铁沟并修补,修补或制作泥套,修补各流嘴,垒各处沙坝并烤干,进行设备检修和泥炮装泥,准备下次出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