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所测得的数据,所得的数据的最大和最小近似数值,具体值可以在EXCEL数据表格中找出来。可以借鉴频数直方图的处理方法:首先对数据进行排序,找出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极差。然后根据数据的个数选择分组数以及组距。在分组时要避免同一数据出现在两个组内。计算在各个组内数据的数量作为纵坐标,以该组数据的平均值为横坐标。对于能够正常工作( 下死点稳定性好) 的高速压力机而言,下死点出现极大误差的频率不大,在中间区域出现的频率很大,近似呈双峰分布。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高速冲压所引起的振动、材料的不均匀性、机床的弹性变形、冲压速度的微小波动以及由温度引起的热变形,下死点的位置呈现出时高时低的波动,因此,将下死点的波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是可正常使用的。通过已有的测试数据可以看出,在机床达到稳态后,恒速下下死点基本稳定在±0.05mm(去除了最大和最小偏差) 以内,速度发生变化时不应超过0.15mm(随着速度的提高,下死点一般向下偏移) 。测试中发现速度发生变化时下死点并非一直向下偏移,而是先向上偏移了一点,然后向下偏移。速度变化越大下死点偏移越大。
波形图所采集的数据量更多些,可将数据转换成折线图。孤立地看这张图意义不大,可以将几个不同速度下的波形图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就可大致看出速度发生变化时波形图的走势。
随着速度的提高,下死点附近存在的若干波谷数量逐渐减少,并有逐渐向上偏移的趋势。下死点附近存在的波峰波谷可能是由于在冲压过程中产生的微小振动产生的。下死点位置在170min-1~190min-1 变化不大,当速度提升到250min-1 时下死点向下偏移了约0.20mm。
同一结构不同吨位的高速压力机在波形图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即:下死点附近存在的若干波谷数量随速度提高逐渐减少,并有逐渐向上偏移的趋势,下死点有向下偏移的趋势;作为高速压力机制造商,压力机性能参数相同时内部结构形式可能差异很大,各具特色,同时零件的加工制造水平也不尽相同,可能影响到下死点波形图的形状。
在下死点附近只存在一个波谷,但是在中部存在若干小波谷,随着冲次的变化,小波谷数量逐渐减少,有上移的趋势。下死点先向上偏移,随后向下偏移。
波形图数据的另一个作用就是真实的计算出下死点的实际位置。虽然采集的数据很多,但是每个冲次的采集数量基本一致,可以通过程序进行计算出每个冲次的最低点位置(下死点) 。
对这些数据进行算术平均得出某一速度下的下死点位置,这样就可以得出速度发生变化时下死点位置的变化大小,进行定量的分析。由于波形图数据和绝对值数据不可能同时测得,可以计算出下死点数据与平均值的差值,来近似检验所测的绝对值数据是否准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