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贯瞩目中外建筑设计发展历程及思辨的《建筑创作》杂志社,早在2003年起便与《中国建设报》合作,先后推出时论文集系列“点击中国建设”,由于它们的前瞻性、文献性、批评性,使三个年度“点击中国建设”的《温故2003·启示2004》、《回眸2004·影响2005》、《铭记2005倾听2006》深受业内外欢迎;尔后又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再推出“品牌年刊”《中国建筑设计年度报告》(2005—2006年版及2006—2007年版),它们不仅在理性上更趋成熟,更通过对业内大事的追踪、评述及记录,有效地宣传了中国建筑师及其作品的年度总结。
2008年12月正值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建筑创作》杂志社在忙碌完历经四年之久的第29I苗奥运会的图片、书刊专业化出版任务后,全力投入《1978~2008中国建筑设计三十年》一书的策划、编撰之中。感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老院长、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叶如棠部长的题写书名;感谢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的序言;感谢近百计的单位及学者的积极参与,从而使该书问世后获得强烈的社会反响。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认为,该书的出版在建筑界是第一的作为,它大胆地填补了行业的“空白”,同时《建筑创作》杂志2008年第12期也刊发专辑纪念中国建筑设计30年的征程,应该说也从理论与实践两大层面书写了中国建筑设计的新篇。事实上,也恰恰在此阶段,时代要求建筑传媒人思考中国建筑设计发展的“大事”及“要点”。如何言说建筑中国,如何评价1949年一2009年60载时光中的建筑中国,是我思考良久的命题,如何将中国建筑60年这一甲子的思想与作品串起来更是个极为复杂的事。为此我先后作了一系列研究笔记计有《建筑中国六十年的历史如何书写》(《中国建设报》2008年1明7日)、《中国建筑设计改革30年的事件与作品述评》(《中国建设报》2008年11月25日)、《新中国建筑文化遗产谁来保护》(《中国建设报》2008年12月18日)、《建筑中国六十年建筑媒体该如何作为》(《中国建设报》2009年2月5日)、《北京当代新十大建筑评选理念及方法建言》(《中国建设报》2009年明1日)等。它们均成为以《建筑创作》杂志社为主策划“建筑中国六十年系列丛书”的标志及要义。下面试从几方面阐述对该系列丛书的策划及组织编撰的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