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AutoCAD绘图实用速查通典前 言

2022/07/1696 作者:佚名
导读:软件背景 AutoCAD是美国Autodesk公司于1982年开始推出的一款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软件,如今经过二十多年的完善和普及,已成为目前全世界各行业使用频率最高的软件之一。其应用涉及机械、建筑、电子、航空、造船、石化、土木、冶金、地质等等行业,在平面绘图领域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几乎每个制造业的工程师,甚至每个坐在电脑前面的白领上班族都会遇到需要使用该软

软件背景

AutoCAD是美国Autodesk公司于1982年开始推出的一款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软件,如今经过二十多年的完善和普及,已成为目前全世界各行业使用频率最高的软件之一。其应用涉及机械、建筑、电子、航空、造船、石化、土木、冶金、地质等等行业,在平面绘图领域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几乎每个制造业的工程师,甚至每个坐在电脑前面的白领上班族都会遇到需要使用该软件的情况。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高校中推广AutoCAD制图教育,如今几乎每个工科学校都会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学会使用AutoCAD软件。

频繁更新的软件版本

为了不断适应工程新领域的发展,AutoCAD软件的版本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自2004年以来,每年都会发布一个新的版本。至本书出版时,AutoCAD最新版本已经为AutoCAD 2010版。频繁更替的版本带给读者许多学习困扰。

我的一个学生曾给我讲了这么一件事:她是大学生,在学校里的机房里学习AutoCAD,每次去机房都会被分到不同的电脑上,电脑上预装的AutoCAD软件版本也不相同,常常和她手中的教程版本不符,给她带来很多烦恼。

另外还有其他学生向我反映,过快的版本使他们无所适从。作为初学者,他们无法判断哪个版本更合适学习,也担心学会的功能在新的版本中落伍。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使初学者能够避免因软件版本更新带来的困扰,同时找到最快、最直接学习软件的方法,故而编写本书。希望能帮助更多的读者实现目标。

本书特点

本书有以下特点:

1.各个版本通用。

AutoCAD软件频繁更替的版本不再成为一种困扰,本书可以帮助读者理解AutoCAD软件的本质功能,从而学会绘图。

2. 真正实用的工具书。

本书与大开本的完全手册不同,以AutoCAD的知识点词条为单位,仿照词典的形式进行编纂,既可以作为查阅工具书,快速解决读者遇到的问题;又可以作为自学手册,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指导。

本书则收录了AutoCAD软件最基础、最常用的软件功能,使读者花费最少的经济成本,快速学通软件的使用。

3.适合广大在校学生。

一般的高等学校的上机操作的环境不稳定,就像上面我的学生说的那样,可能会接触到各种版本的AutoCAD软件。有了本书,可以轻松应对各种版本——甚至AutoCAD未来新的升级版本。

4.尺寸小,便于携带。

这是一本经过精心设计的书,可以放在空间有限的电脑旁上,适合读者一边看书,一边在电脑上进行实际操作,为读者带来方便。

5.光盘中有超值的案例内容。

本书配套光盘附赠资料相当于一本数字案例手册,其中收录各种实用操作案例,便于读者在学习软件功能之后,立即进行实践学习。

本书读者对象

工科专业的大学新生,需要学习AutoCAD软件,则本书非常适用;

具有一定初级知识,需要进一步在工作中提高绘图技能的初级绘图员;

具有相关操作经验的绘图人员,也可作为职业应用的辅助工具书;

社会培训机构的辅佐用书,除了教程之外,此书也很实用。

使用索引

作为速查通典,为了方便读者更加快速地查询知识,本书在目录后面放置了AutoCAD中重要知识点索引,读者可以根据要查询的知识点名称的关键词,找到其在本书中的位置。

例如,读者要学习绘制圆弧方法,则以“圆弧”为关键词,查询索引中的“Y”(“圆弧”首字的首字母)项,即可找到“圆弧”条目,按照对应的页码,即可找到绘制圆弧的讲解内容。

本书的习惯约定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书,吸收消化本书提供的知识内容,需要读者了解以下内容:

1.本书以讲解软件知识点的词条为单位编纂,对于该知识点的版本差异内容则放在词条后面进行一一讲解。

2.本书大部分用图为AutoCAD 2008版本界面的图片,部分命令则使用2009版本和2010版本的图片。不会影响读者对内容的理解。

3. 本书在部分章节标题后面加入该知识点的命令名,以便于读者对于命令的记忆与查询。

4. 凡是本书中出现的命令名(命令行输入部分除外)均使用大写字母,命令缩写均使用小写字母。

5. 对于命令行内容的注释,放在命令行内容右侧的圆括号内。

另外,虽然我们很努力地编修,书中仍难免出现疏漏和不妥之处,希望各位读者朋友们多多包涵,如有批评指导,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万分感谢。

致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了令本书尽可能满足读者的需要,许多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向参与本书编写工作并付出巨大努力的各位同仁,致以诚挚谢意。同时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博文视点资讯有限公司众位编辑对我们的鼎力支持。

编者

2009年8月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