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技术在炼钢上开始应用起始于1952年,当时人们在生产含硅量在2%左右的硅钢时在浇注过程中经常出现冒渣现象,经过各种试验,终于发现钢水中的氢和氮是产生冒渣无法浇注或轧制后产生废品的主要原因,随之各种真空精炼技术开始出现,如真空铸锭法、钢包滴流脱气法、钢包脱气法等,从而开创了工业规模的钢水真空处理方法,特别是蒸汽喷射泵的出现,更是加速了真空炼钢技术的发展。
随着真空炼钢技术的开发与发展,最终RH和VD因为处理时间短、成本低、可以大量处理钢水等优点而成为真空炼钢技术的主流,70年代开始随着全连铸车间的出现,RH因为采用钢水在真空槽环流的技术从而达到处理时间短、效率高、能够与转炉连铸匹配的优点而被转炉工序大量采用。
RH40多年来,有多项关键性技术的出现,从而加速了RH精炼技术的发展。表1为40多年来RH技术的发展情况。
表1 RH技术发展情况
内容 |
技术发展情况 |
效果 |
耐火材料 |
1965年采用镁铬砖砌筑内衬 |
提高寿命 |
RH-OB |
1972年室兰厂出现直空槽吹氧技术 |
可以脱碳 |
轻处理技术 |
1977年大分厂开发了轻处理技术 |
大幅度降低成本 |
化学升温 |
1978年出现化学升温,RH可以调节温度 |
满足连铸要求 |
增大驱动 气体流量 |
1978年实现浸泽管两段吹氩技术 |
增加环流速度 |
自动化技术 |
1980年大分厂实现全自动化操作 |
节省人力、减少错误 |
RH-KTB |
1986年川崎厂用顶枪吹氧 |
解决真空槽结冷钢问题 |
真空槽 |
九十年代德国MEVAC把真空槽改成整体式及焊接的浸泽管 |
提高耐材寿命 |
RH-MFB |
1992年广钿厂开发RH多功能喷嘴 |
顶枪技术更加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