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吴泥塑的制作流程包括挖泥、炼泥、捏塑、烧坯、彩绘五道工序,工序之间环环相扣,紧密联系。
挖泥是泥塑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整个泥塑的基础。大吴泥塑专以大吴村西田中半米深处无沙砾且黏性强的米黄色田泥为材料。
挖泥后,需将所挖泥土用大木棍反复锤捣、搅匀进行炼泥,然后把炼好的泥土切成块状,堆砌在屋檐下或储藏室中,并用湿布覆盖,保持一定的湿度备用。
捏塑是大吴泥塑的关键工序,是模塑、捏塑、贴塑的总称。模塑是指用模具将常用的头、躯干、衣服等翻塑出来并组合成一个粗略的泥坯。捏塑时,艺人综合运用雕、塑、捏、刻、印、彩等复杂技法,按照设置好的情节和造型将泥坯捏塑成型。捏塑工序中的贴塑是大吴泥塑的一大特色。艺人首先用棍棒将泥团轧成薄片状,用各式图案造型模具压出衣袍上的基本纹路,然后将其包裹贴在泥偶身上,并依据身体的动态做出衣褶与翻转。接着,艺人又以其他大小不等的模具单独压制出浮雕层次较高的泥片,并将其贴附在衣袍纹饰上,作为衣袍的装饰。
捏塑完成后,进行的是烧坯工序。首先,艺人需对泥坯进行阴干。接着,用砖块围成土窑,在土窑内放上粟壳(俗称“粗糠”)并浇上燃料,然后把泥坯并排平放在粟壳上面,再盖上粟壳。泥坯之间的缝隙也需用粟壳进行填充。上述准备工作完成后,艺人在窑的中间放置稻草绳作为导火线,在绳的一端点火,让粟壳充分燃烧,待其完全化为灰烬并呈乳白色时,完成烧坯工序。
最后,完成烧坯的泥塑还需进行彩绘,在业内素有“三分塑,七分彩”的说法。大吴泥塑在烧制前不上彩,所有颜色均直接绘制在烧过的素胎上。彩绘时,艺人根据泥塑形象及人物性格特征等选择恰当的颜色。同时,由于泥塑坯吸水速度快,要求上彩时,艺人必须一笔完成,不得修改,因此对艺人的技艺要求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