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火成岩产状侵入岩产状

2022/07/16180 作者:佚名
导读:侵入体的整体形态由于在形成后受构造运动和剥蚀的影响,多已不能完整保存,只能根据它在地表的出露情况来判断和恢复。根据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首先把侵入体的产状划分为整合侵入和不整合侵入两类。整合侵入产状指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面平行于围岩的层理或片理,是岩浆沿层理或片理贯入而形成。根据侵入体的形态,整合侵入产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火成岩产状整合侵入 ①岩盆,是侵入地层间、形似盆状的岩浆岩体,由于重力的作

侵入体的整体形态由于在形成后受构造运动和剥蚀的影响,多已不能完整保存,只能根据它在地表的出露情况来判断和恢复。根据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首先把侵入体的产状划分为整合侵入和不整合侵入两类。整合侵入产状指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面平行于围岩的层理或片理,是岩浆沿层理或片理贯入而形成。根据侵入体的形态,整合侵入产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火成岩产状整合侵入

①岩盆,是侵入地层间、形似盆状的岩浆岩体,由于重力的作用,中央微向下凹陷,下部有岩浆通道,构成岩盆的岩石主要为基性岩,岩盆规模一般较大,大的面积可达几万平方公里,世界最大的岩盆是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德鲁斯岩盆,出露面积达40000平方公里。中国四川攀枝花的辉长岩体,也认为是一岩盆。

②岩盖,是上凸下平穹窿状的整合侵入体,中央较厚,边部较薄,平面上近似圆形,岩盖规模一般不大,直径多为3~6公里,厚度不超过1公里,多见于中酸性岩中,在基性-超基性岩中,又常用“岩盘”一词。

③岩床,也称岩席,以厚度较小而面积较大为特征,一般是一种厚薄比较均匀而近似水平产状的整合板状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面比较平坦,中间较厚,边部稍薄,其厚度相差较大,大的岩床的厚度可达几千米,而小的厚度只有几十厘米,岩床在基性-超基性岩中常见。

④岩鞍,又称岩脊,产在向斜槽部或背斜顶部的整合侵入体,常与强烈的褶皱作用同时形成,其剖面的形状似马鞍状或半月形,常成组出现,规模一般不大。

火成岩产状不整合侵入

不整合侵入产状是指那些切过围岩层理或片理的侵入体,是岩浆沿斜交层理或片理的裂隙侵入而成。有些则是岩浆熔融交代作用形成的。不整合侵入体根据其形态特征可进一步分出:

①岩墙,一般为形态比较规则而又近似直立的岩浆侵入体,如果形态不很规则,又常称为岩脉。岩墙的长宽比一般相差很大,长度一般为宽度的几十倍以至几百倍,世界有名的津巴布韦大岩墙(脉),长达 500多公里。岩墙除单独出现外,也有成群产出的,形成岩墙群。岩墙如果沿一个或几个中心呈放射状产出,称为放射状岩墙。在平面上如果成环形、弧形或近似同心圆状产出的岩墙,称为环状岩墙(产状向外倾斜)或锥状岩墙(产状向内倾斜)。锥状岩墙又称锥状岩席。环状岩墙和锥状岩墙在平面上多数为断续的弧状连成的同心圆,很少能成为一个连续完整的圆圈产出。有些地区岩浆可多次活动,形成多期的环状或锥状岩墙和小侵入体,称为环状杂岩或称中心杂岩。

②岩镰,一种多为中酸性侵入岩形成的不整合侵入体,其形状特点是侵入体常常超覆在围岩之上,剖面上岩体形似镰刀状。多产在褶皱带中,典型的岩镰在德国巴伐利亚地区见到。

③岩株,常见的不整合侵入体,平面上近似圆形、椭圆或不规则的等轴状,与围岩接触面较陡,出露面积小于100平方公里,有些岩株深部与岩基连成一体,成为岩基的一部分。岩株周围伸出的枝状侵入体,称为岩枝,如形态不规则,称为岩瘤。

④岩基,是规模巨大的侵入体,主要由花岗岩类构成,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最大可达数万平方公里。平面上岩基常为椭圆形,长轴方向可达数十公里以至上千公里,宽向可达100公里以上。岩基主要分布于褶皱区的核部隆起带中,延伸方向常与褶皱轴向一致。岩基的形成与构造作用关系密切,其成因仍有争论,主要涉及物质来源、岩基占据的空间及岩浆活动性等问题,可概括为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一种认为岩基是岩浆侵入冷却的产物,另一种则认为岩基是原地的岩石遭受了强烈的交代及深熔作用而转化成火成岩的。在中国两种成因均有,一般认为前震旦纪的花岗岩类岩基以交代成因为主,而燕山期及更新时期的,则以岩浆成因较多。 2100433B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