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电致变色玻璃发展历史

2022/07/16107 作者:佚名
导读: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关于电致变色的初步报道。从20世纪60年代国外学者Plant首先提出电致变色概念以来,电致变色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下面介绍一下电致变色的发展历史。 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关于电致变色的初步报道。 20世纪60年代,Plant在研究有机染料时发现有电致变色的现象,并进行了研究。 1973年,S.K.Deb首次使用无定形WO3薄膜制备了电致变色器件,并提出了“氧空位色心

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关于电致变色的初步报道。从20世纪60年代国外学者Plant首先提出电致变色概念以来,电致变色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下面介绍一下电致变色的发展历史。

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关于电致变色的初步报道。

20世纪60年代,Plant在研究有机染料时发现有电致变色的现象,并进行了研究。

1973年,S.K.Deb首次使用无定形WO3薄膜制备了电致变色器件,并提出了“氧空位色心”机理。这一年,Deb终于在理论上获得了一定的突破,构建了“氧空位色心”变色机理。而Deb早期的两篇关于钨的氧化物及其变色效应的文章则代表着电致变色技术领域发展正式开始了。从此,电致变色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大量有关电致变色机理和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的报道。

80年代末以来,新型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合成和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成为一个日益活跃的研究领域。这期间,美国科学家C.M.Lampert和瑞典科学家C.G.Granqvist等人提出了以电致变色膜为基础的一种新型节能窗,

即灵巧节能调光窗(Smart window),成为电致变色研究的另一个里程碑。

1999年,Stadt Sparkasse储蓄银行为德国德累斯顿的一座新建筑物。这座大楼拥有欧洲第一面用电致变色玻璃制成的可控制外墙。

2004年1月,英国伦敦的瑞士再保险大厦玻璃幕墙使用电致变色技术。

2005年1月,法拉利Superamerica敞篷跑车的挡风玻璃和顶棚玻璃采用了电致变色技术。

2008年7月,波音787客机客舱窗玻璃淘汰了机械式舷窗遮阳板,采用了电致变色技术。

2009年10月,国内首个关于电致变色的综合性网站电致变色网成立。

2009年12月15日,波音787梦幻客机试飞成功。

2016年8月,麻省理工的一个研究团队研发出了一种新材料,它可以让玻璃自动变色,而不再需要挂窗帘。其实就是利用电场产生电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造成光线穿透特性发生改变,进而造成颜色变化。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