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直播电视卫星发展背景

2022/07/16105 作者:佚名
导读: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和苏联先后成功地开展卫星通信和广播试验,国际电联也就卫星的频谱和轨道资源开展了相应的规划,作为成员国,我国也参加了有关的卫星广播规划会议。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了卫星直播的应用历程,1985年利用C频段通信卫星转发器,采用模拟技术向全国传送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节目;1991年通过通信卫星采用数字技术传送广播节目;1995 年通过通信卫星采用数字技术传送电视节目;199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和苏联先后成功地开展卫星通信和广播试验,国际电联也就卫星的频谱和轨道资源开展了相应的规划,作为成员国,我国也参加了有关的卫星广播规划会议。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了卫星直播的应用历程,1985年利用C频段通信卫星转发器,采用模拟技术向全国传送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节目;1991年通过通信卫星采用数字技术传送广播节目;1995 年通过通信卫星采用数字技术传送电视节目;1997年起,我国陆续通过C 波段和Ku频段通信卫星、采用DVB-S技术体制传送广播电视节目;1999年元月,利用鑫诺1号Ku 频段通信卫星、采用DVB-S技术体制试验播出了“村村通”广播电视节目。2008年6月,我国通过中星9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采用我国专用的先进卫星广播系统标准(Advanced Satellite Broadcasting System)播出了“村村通”广播电视节目。

中星9号直播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广播卫星,主要用于解决边远山区有线和无线覆盖不到的广播电视“盲区”的农村用户接收广播电视信号的问题。从2008年12月至2011年底,已解决1600多万“盲区”的用户看电视难的问题,但我国还有约2 亿户的农村群众只能接收到最多6套无线电视广播信号。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和批示精神,从2011年5月开始,国家广电总局决定利用直播卫星进一步为有线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提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并选择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工作,推进农村广播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满足广大农村用户接收高质量、多套数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实现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

国家广电总局从2011年7月下旬开始在宁夏、内蒙古和河北部分地区先行试点,并于2011年9月4日与中宣部召开了直播卫星公共服务试点经验交流会,从某种意义上明确了我国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的定位、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等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

(1)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的定位。开展卫星直播公共服务,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让党和政府声音走进千家万户的便捷渠道,是实现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农村文化民生的迫切需要,是增强主流媒体辐射力影响力、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村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

(2)广播电视卫星直播服务对象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国采用卫星直播方式实现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农牧区的约两亿农户的广播电视“户户通”。

(3)广播电视卫星直播发展方向。要逐步增加高清电视、双向视频点播等节目内容,开展符合三网融合政策的电信服务,充分运用党员远程教育、党务政务公开以及气象、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各种涉农信息资源,通过直播卫星技术打造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方便农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打电话、查信息,真正实现从“看电视”向“用电视”的转变。

(4)广播电视卫星直播安全要求。要按照我国相关法规要求,确保广播电视播出安全,强化技术保障,完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传输技术标准,按照可管可控的要求,开展技术推广和应用,确保机顶盒只能接收我国的直播卫星信号,无法接收其他卫星信号。

上述措施确保了我国广播电视卫星直播健康有序的发展。根据中央的要求,“十二五”期间直播卫星将为中国一半以上的农村人口提供广播电视和综合信息服务,这将使得我国的直播卫星公共服务体系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广播电视及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