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时由于经济的发展,泉州一带兴建洛阳桥、安平桥等一系列的石建筑工程,惠安人成为工程的主要劳动力;明代初期,倭寇海盗活动猖獗,不断对我国沿海城镇进行骚拢,基于保卫海疆的防御战略需要,在福建沿海修建卫城、所城多座。其中,惠安崇武所城石城墙建于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 年)。据史料记载,修建桥梁、石塔以及所城、巡检司城、墩台、捍寨等军事设施的建筑活主要由惠安当地民户来承担 。在这两段建设时期造就了一大批工匠,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能工巧匠,惠安石匠师队伍也由此得以迅速的形成。大规模的建设对惠安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首先,大多数石构建筑物使用了大量就地开采加工的石料,大量石料的使用提高了当地的石工技艺水平。其次,由于工程建设的需要,惠安汇集了一批石匠,培养了一批石匠,其中也吸引了一些外地区石匠来此谋生,并在这里定居下来。同时,也把附近地区高水平的石技术引进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