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配电自动化的快速复电能力,减少用户故障停电时间,对配电网联络开关自动合闸整定策略进行分析。针对就地控制型馈线自动化的配电线路,研究联络开关单侧失压自动合闸功能,分析线路发生瞬时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时联络开关的失压时间,提出了可靠合闸延时和快速合闸延时两种整定策略。快速合闸延时的可靠性分析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减少非故障区段的停电时间。
为分析联络开关延时合闸的合理时间,以某个多分段单联络并具有分支线路的配电网为例进行说明。
从各分段开关得电合闸的延时时间(X 时限)。可以看出,电源端CB1断路器合闸后,各分段开关的合闸顺序为:A—D—E—B—C,时间间隔均为7s。若线路发生瞬时性故障,CB1跳闸后重合,各分段开关按照设定的顺序延时合闸,整条线路恢复供电,则联络开关从左侧失压到重新恢复得电的时间间隔为:TL1=tgt1 ∑Xn ,式中:tg为故障发生后保护跳闸的动作时间,s;t1 为CB1第1次重合时间,s;∑Xn为沿线各分段开关得电合闸时间之和,∑Xn=7 21 7=35s 。假设tg=2s,t1=5s,则TL1=42s。
若联络开关左侧失压经过TL1时间(42s)后还未重新得电,说明线路的某处可能发生永久性故障,此时无需立即合上联络开关。因为并不是任意地方发生永久性故障都需通过联络开关合闸来恢复非故障区段的供电。比如,当支线E开关负荷侧发生永久性故障时,CB1跳闸后经过两次线路重合闸就能恢复供电。假设第2次重合闸时间t2=30s,该故障处理过程及LS联络开关的失压时间统计如下:
(1)E开关负荷侧发生永久性故障,线路电压跌落,LS联络开关开始左侧失压计时,2s后保护跳闸,LS失压时间t=2s;
(2)5s后CB1第1次重合,t=2 5=7s;
(3)A、D、E开关依次合闸,28s后E开关合闸于永久性故障,2s后CB1再次保护跳闸,此时E开关失压分闸且闭锁合闸,t=7 28 2=37s;
(4)30s后CB1第2次重合,t=37 30=67s;
(5)A、D、B、C开关依次合闸,35s后C开关准备合闸,此时LS 失压时间 t=67 35=102s,当C开关合闸后,LS左侧得电而停止计时。
LS联络开关单侧失压自动合闸时间不仅要大于瞬时故障时的重新得电时间TL1 ,还应躲过联络开关沿线以外其他支线故障后线路恢复供电的处理时间,即LS联络开关单侧失压自动合闸时间需要大于102s。因此,为提高合闸可靠性,联络开关的失压合闸时间(XL时限)应考虑CB1经过两次重合恢复电源点侧的非故障区段供电及合上联络开关恢复另一侧非故障区段的供电。
根据联络开关延时合闸分析,在配电线路完成两次重合复电过程后,若单侧失压仍未得电则合上联络开关,从而恢复非故障区段的供电。采用该整定方法设置联络开关合闸延时安全可靠,对线路各分段开关的X时限设置无额外要求,但合闸延时较长,使非故障区段等待复电时间较长。
为缩短非故障区段的复电等待时间,考虑采取相关策略,使联络开关不必等待两次重合复电过程完成就能合闸恢复非故障区段的供电。为此,对各分段开关的合闸时间及配电线路的规划建设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合理设置分段开关的X时限,使线路重合复电过程中联络开关沿线的分段开关优先合闸,即考虑优先将电送至联络开关处。各分段开关的合闸顺序为:A—B—C—D—E,即LS 沿线的A、B、C3个分段开关优先合闸。
2)由于安装馈线终端后不便再次进行时间定值的修改与调试,这就要求配电线路规划建设时,应尽量规划好主干线及联络开关的终期配置方案。则各开关的合闸延时按照终期建设方案进行设置,以确保线路改造或扩建改接后联络开关沿线的分段开关仍优先合闸。
满足上述要求的配电线路,XL时限可考虑躲过线路断路器第1次或第2次重合后将电送到联络开关的最长持续时间。此时,XL时限可按以下公式进行整定:XLk=tg max(t1,t2) ∑Xn Δt,式中:XLk称为联络开关快速合闸延时。值得注意的是,联络开关两侧连接了不同配电线路,其合闸延时需要考虑两侧的重合送电过程,计算后取二者的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