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聚落环境的城市化,给大气环境、水环境和生物环境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城市化对大气影响
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用砖瓦、水泥、沥青以及玻璃和金属等人工表面代替了土壤、草地和森林等自然地面,改变了反射和辐射面的性质,以及地面的粗糙度,从而影响到近地面层的热交换和大气的物理状况。
城市要消耗大量能源,并释放出大量热能,某些城市大气环境所接受的这种人工热能,接近甚至超过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城市的气温比周围郊区高,往往形成热岛。
城市大量排放各种气体和颗粒物,大大地改变了城市大气的组成。除了气温增高以外,城区的云量、雾量、降雨量都增高了,烟尘、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以及多环芳烃等物质的含量也增高了。由于城市气温高于周围郊区,市区被污染的暖气流上升,并从高层向四周扩散,郊区较新鲜冷空气则从低层流入市区,构成局部环流。这就加强了城区和郊区的气体交换,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污染物在城市上空形成一个幕罩,不易向更大范围扩散,因而在一些大城市多次发生大气污染事件。
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
城市建筑和设施的增加会使雨水渗入地下的量减少,地面径流量增加,致使地下水得不到地表水的足够补给;径流的侵蚀作用加强,破坏了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
城市化带来的耗水量增加,往往导致水源枯竭,供水紧张,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常招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
城市化对水质的影响,主要是城市生活和生产活动对水体的污染。产业革命以前水体的主要污染物是人畜排泄物和伴随而来的病原体,导致水质恶化,疫病流行。产业革命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工业飞跃发展,排放出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日益成为城市的环境问题。如美国1968年城市污水量约 820亿立方米,其中工业废水540亿立方米,占2/3。工业废水数量大,成分复杂,使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城市化对生物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严重地破坏了生物环境,从根本上改变了生物环境的组成和结构。现代工商业大城市是在经济规律支配下发展起来的。市区房屋密集,街道交错,几乎完全消除了森林和草地,被称为“城市荒漠”。在热闹市区,高楼夹峙,街道深陷,形如峡谷。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峡谷式街道就是典型的例子(见彩图)。日本东京在发展中大量消除绿地,1932~1972年各种用地所占比例发生的变化如表。如果把林地、公园和农地都算作绿地,那么,这40年间绿地由53%下降到13%,其中林地减少最多。与此同时,野生动物群在城市中消失了,飞鸟也不见了。中国一方面在搞城市绿化,以创造美好的城市生活环境,另一方面,正在经历着一个破坏原有的自然生物环境重建新的人工生物环境的城市化过程。
城市化对环境的其他影响
城市化过程还造成振动、噪声、微波污染,以及交通紊乱,住房拥挤,供应紧张等一系列威胁人民安全宁静地工作和生活的环境问题。城市规模越大,环境问题就越严重。近年来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人口自城市中心向郊区流动的趋势。城区居民纷纷迁往郊外,形成白天进城工作,晚间或假日回郊区休息的生活方式。这样就使交通更加拥挤,能源消耗更大,大气污染更加严重。
城市化的趋势是必然的,但城市过大的弊端又是明显的。为了防止城市化造成的不良影响,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户口;禁止在大城市兴建某些工业;征收高额环境保护税、土地税;疏散企业和机构,建立卫星城、带状城,或有计划地建立中、小城市。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