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韭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产地牧民最广泛食用的野生蔬菜,食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新鲜蔬菜:用新鲜嫩叶,凉拌、油炒或肉炒。当地民间认为,炒蒙古韭时最好放油,否则中毒,食用过量会导致全身发肿和胃痛。
腌制食用:夏季采集嫩叶,加入酸奶和适量食盐腌制,或与地梢瓜幼果、沙芥嫩叶混合腌制,一周左右后可开始食用。
作调味品用:新鲜嫩叶作调味品,调味面条、炒饭和肉食;秋季采集花序,捣碎成团后晒干,称其为“扎蒙”,冬季煮肉、做面条时可作调味品。
蒙古韭全草入药,主治痢疾、秃疮、冻疮。用法用量为鲜食,15-60克,外用煎汤洗或鲜品捣烂敷患处。另外,蒙古韭50克、焦山楂20克,水煎服,用于食欲不振。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蒙古韭入药的记载。常吃蒙古韭能增强儿童智力发育,提高免疫功能,也能有效地预防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生,还能抑制和逆转癌细胞的异常增殖,有助于健康长寿。
蒙古韭是一种优等饲用植物,不仅大小牲畜均喜食并具有抓膘作用,马、羊、骆驼采食蒙古韭可减少鼻、咽腔受寄生虫感染。由于蒙古韭具有刺激性的辛辣味,所以任何家畜都不能长期单一采食。在和其它植物混合采食中,能提高食欲,增加采食量。绵羊采食蒙古韭抓膘快而持久,并且肉也好吃。蒙古韭营养价值高,据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和内蒙古草原勘测设计院分析,花期(8月)其粗蛋白质的含量占干物质的17.50-28.05%,粗脂肪占2.74-3.79%。
蒙古韭的根系特别发达,其根系生长幅度为:纵深可达70-80厘米,横向50-60厘米,其中90%的根系主要分布在横向30-40厘米、纵深5-30厘米的范围内。其固沙、防风蚀和水蚀的能力极好,是一种较好的防风固沙植物。此外,蒙古韭的适应性极强,在降水量低于50毫米的地区,即使几年没有降水,其根系也不会死亡,而一直处于休眠状态,一旦有降雨,便能迅速萌动发芽,10天左右,叶片长度即可达最大。这对于荒漠区及其脆弱的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有较高的生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