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褐土亚类划分

2022/07/16114 作者:佚名
导读:土类以下的亚类划分主要根据其主要成土过程所表现的程度和有关附加过程的影响而在剖面构型上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变化而进行划分。由于褐土为半淋溶土纲,根据土体所反映的淋溶程度及粘化特征相结合等而划分为淋溶褐土、(普通)褐土和石灰性褐土等。其它则根据其主导成土过程及附加成土过程所表现的土壤剖面特征而划分出楼土、潮褐土、燥褐土与褐土性土等,具体可参考图4-7。 褐土普通褐土 它是最接近中心概念的亚类,相当与美国

图4-7 褐土 土类以下的亚类划分主要根据其主要成土过程所表现的程度和有关附加过程的影响而在剖面构型上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变化而进行划分。由于褐土为半淋溶土纲,根据土体所反映的淋溶程度及粘化特征相结合等而划分为淋溶褐土、(普通)褐土和石灰性褐土等。其它则根据其主导成土过程及附加成土过程所表现的土壤剖面特征而划分出楼土、潮褐土、燥褐土与褐土性土等,具体可参考图4-7。

褐土普通褐土

它是最接近中心概念的亚类,相当与美国土壤分类中的弱发育半干润淋溶土,淡色始成土,联合国土壤分类中艳色雏形土和艳色淋溶土,剖面中的Bt层有CaCO3新生体出现,即所谓A-Btk-C剖面构型,其它可参考以上所述的典型的剖面形态及其诊断特征。

褐土淋溶褐土

其主要特征是全剖面没有CaCO3出现,或在C层有少量石灰残余,形成A-Bt-Ck剖面构型。相当于美国土壤分类的弱度发育半干润淋溶土,联合国土壤分类中正常淋溶土。

1、淋溶褐土的区域分布模式:在褐土土类中淋溶褐土分布区一般是降水量偏高之处(如>650mm),所以,土壤中矿物风化的脱钙作用比较快;另一是母质因素,即是在相同气候条件下,非碳酸母质和弱碳酸盐母质,如花岗岩、片麻岩风化物及Q3老黄土等,往往易于发育为淋溶褐土甚至棕壤。因而在与棕壤过渡区形成一种相嵌分布模式。

2、淋溶褐土的粘化层特征:淋溶褐土的粘化层具有一定的淋移粘化特征,所以与褐土的其它亚类相比往往是粘化层的层位较低,而且粘化层的厚度较大,特别是在黄土母质上,其粘化层的厚度可达1m以上,并有粘粒胶膜出现,即使是在岩石风化残片的下方也可看到胶膜出现,这是其它亚类所少见的。在北京地区,这种粘化层的表现与Q3的黄土层位有关,所以也可以认为是一个古土壤过程。

3、风化淋溶系数:它一般反映了矿物风化情况,因为在风化过程中往往随着SiO2与CaO的淋失,而使SiO2/Al2O3与土壤风化淋溶系数的ba值逐渐减少。

褐土石灰性褐土

它相当于美国土壤分类的淡色始成土,联合国分类的石灰性雏形土。与上述两个亚类相比,石灰性褐土的特点是:

1、CaCO3在全剖面均有分布,而且在Bt层有一定的积聚,这一点也是它与栗褐土的区别之一,如果剖面中有石化石灰淀积层,那将是古土壤过程的遗迹。

2、粘化现象较弱,例如粘化层颜色的鲜艳程度,粘化层的核状结构等与普通褐土相比均较弱,但是粘化层与A、C层相比均有一定的分异。

3、表层腐殖质含量较弱,但含量>10g/kg。

4、pH值近弱碱性,一般在7.8~8.5左右。

褐土潮褐土

其主要特征同于普通褐土,只是处于平原地区,雨季期间有可能短期使地下水位抬高到3m以上,或者土体下层短时间的水分饱和,因而在底土中具有潴育化现象,相似于美国土壤分类的潮湿饱和淡色始成土,联合国土壤分类中的潜育始成土。其主要特征:

1、表层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一般<20g/kg。

2、粘化层表现较弱,特别是成土时间短,或土壤母质较轻者均表现如此,但Bt/A≥1.2。

3、C层中往往有一定数量的锈纹、锈斑(7.5YR)与暗色的铁锰斑点或软质的小的(0.2~0.5cm左右)铁锰结合。有时在底土层(如1m以下),有由古土壤水文过程而遗留下的沙姜结核。

褐土塿土

塿土(陕西杨陵)

即在普通褐土表层以上形成一个人工堆垫的表层;它是人为长期旱耕熟化,施入土粪或富含有机质的农家肥料而形成的诊断层,厚度≥50cm,具有双层耕种熟化层段,即在现耕层和梨底层之下具有埋藏的老耕作层,0~2cm的堆垫表层的速效磷<100g/kg。

现代耕作层及其人工堆垫表层以下的土壤剖面同于普通褐土,该土壤较大面积的分布于我国古老农业区的关中平原,其它古老农业区也有点状分布,也称堆垫褐土,它是我国特有的褐土类型。

塿土上种植的小麦(渭河阶地头道塬)

褐土燥褐土

分布于川西岷江、大渡河、金沙江上游,海拔1000~2600m的山地土壤垂直带结构,平均气温在12~15℃,但冬季比较温暖,在0℃以上,年降水量400~600mm,自然植被为狼牙刺、仙人掌、高山栎,相似于亚热带干旱森林景观,土壤表层为淡色腐殖质表层,B层有一定粘化,呈黄棕色(7.5YR4/4);Bt/A>1.2,全剖面石灰质反应强烈,PH为7.0~8.0,,栽培植物为石榴、枣、花椒、苹果等,一年一熟或一年两熟,相当于美国土壤分类中的钙质暗红色夏旱淋溶土(Calcic Rhodoxeralfs),联合国土壤分类中的艳色淋溶土( Chromiac Luvisol)。

褐土褐土性土

于褐土区,由于种种原因,为粘化B层发育不明显的土壤,即A-(Bt)-C剖面特征。面积最大的亚类.

四、与相关土类的区分

1、它与棕壤的区别:棕壤为暖温带湿润森林下的淋溶士,因此,在剖面形态方面,棕壤的淋溶粘化明显。粘化的层次出现的层位稍低,层次厚度较大,粘粒系数Bt/A>1.4,SiO2/R2O3一股<2.5左右,pH值近酸性,即6.0~6.5左右,且剖面中无CaCO3积聚,这也是淋溶褐土与棕壤的主要区别。此外,在过渡地带的同一地区内,土壤剖面中的CaCO3的有无往往与母质关系较大,如钙质母质者多发育为褐土;反之,则发育为棕壤,所以往往在过渡地带形成褐土与棕壤的相嵌分布。

褐土 2、它与黄棕壤、黄褐土的区别:黄棕壤和黄褐土属于北亚热带淋溶土,淋溶粘化明显,并有一定的富铝化过程,一般SiO2/R2O3<2.l,所以褐土与黄棕壤,黄褐土的边界定义比较清楚。

3、它与栗褐土的区别:粟褐土属钙成土纲,全剖面为钙所饱和,CaCO3含量一般为50~150g/kg ,pH值为8.0左右,所以脱钙粘化过程不明显,粘化比值<1.2,这是石灰性褐土与栗褐土的分类边界。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