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重庆三峡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院简介

2022/07/16201 作者:佚名
导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79年创办的物理系,是学校历史最为悠久的二级学院之一。在历经电子工程系、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两个发展时期后,为强化学科优势,按照学校建设综合性大学的战略规划,通过机构改革,资源整合,于2011年3月成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院现拥有一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立项建设)和电子信息工程、电气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物理学(师范)三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900余人,教职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79年创办的物理系,是学校历史最为悠久的二级学院之一。在历经电子工程系、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两个发展时期后,为强化学科优势,按照学校建设综合性大学的战略规划,通过机构改革,资源整合,于2011年3月成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院现拥有一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立项建设)和电子信息工程、电气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物理学(师范)三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900余人,教职员工51人。

学院教师队伍实力较强。在学院从事教学的教师队中,有教授10人、副教授17人;博士7人,在读博士2人。同时,汇聚了一批有较大地方影响力的优秀教学科研人员,其中包括全国优秀教师1人,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人选4人,硕士生导师7人。还有期刊审稿专家、万州区学术技术带头人、产业顾问、企业特聘专家等多名。

学院教学科研平台较为完备。学院建有“信号与信息处理”校级重点实验室以及校企联合“远风机械电子研究所”。设有信息传输与通信技术实验室、数字图像处理实验室、检测技术与信号处理实验室、光信息技术实验室、嵌入式与DPS系统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和电工电子、通信基础、大学物理基础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现代教育技术学等教学实验室。拥有实验设备价值1000余万元,实验室5000多平方米。同时,拥有图书、期刊等文献资料20余万册,有丰富的电子图书资源可用,并建有专门的文献资料室。

学院科学研究基础扎实。近5年,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人员主持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3项,市级科研项目36项(含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1项),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达562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3篇,其中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量子电子学报》等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9篇,被SCI、EI收录56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登记3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万州区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学院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过硬。学院拥有市级精品课程3门,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示范区1个(面向三峡库区机电产业的“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近5年,学生科研项目立项5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赛事中取得省市级以上奖项20余项,在第十一届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获全国二等奖1项。近5年,应届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120余人,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积极落实科学发展,紧密围绕重庆市和三峡库区电子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以加强申硕学科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抓手,重点做好了科研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学生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学院连续多年荣获教学管理先进集体、优秀基层党总支、科技工作先进集体、数字化校园建设先进集体、学生工作先进集体、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全体师生按照学校党委、行政的要求,团结一致,开拓创新,培育优势,凝练特色,全面推动学院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为把我校建成综合性大学而贡献力量。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