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在环境中发生钝化现象,有两种方式来实现:
这种钝化现象是由于金属与钝化剂的自然作用而自动产生的。如铬、铝、钛等金属在空气中和很多含氧的溶液中都容易被氧所钝化。这些金属也被称为自钝化金属。又如不少金属除在氧化性酸(浓硫酸、浓硝酸)中外,当介质中含有强氧化性的硝酸银、氯酸钾、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等化合物时,都能使金属产生钝化,把这类化合物统称为钝化剂。
值得注意的是:钝化的发生并不仅仅决定于钝化剂的氧化能力的强弱,而且与氧化剂中阴离子的特性有关。例如高锰酸钾的氧化还原电位比重铬酸钾的要正,按说它是更强的氧化剂,但实际上它对铁的钝化作用却比铬酸盐要差。而过硫酸盐的氧化还原电位比重铬酸钾的更正,可它反而不能使铁钝化。
此外,钝化现象的发生,虽然通常和氧化性介质的作用有关,但有些金属却可在非氧化性介质中发生钝化。如镁可在氢氟酸中钝化,钼和铌可在盐酸中钝化,汞和银在氯离子的作用下却也能发生钝化。
实验表明:在不含有活性氯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中,金属钝化也可以由阳极极化而产生,如不锈钢在30%的硫酸中会剧烈溶解,倘若外加电流使其阳极极化,当极化到一0.1V(SCE)之后,它的溶解速度迅速下降至原来的数万分之一。并且在-0.1~ 1.2V电位范围内一直保持着高度的稳定性。这一钝化过程称之为阳极钝化或电化学钝化。铁、铬、镍、钼等金属在稀硫酸中都可发生因阳极极化而引起的电化学钝化。对于钝化现象的定义尚存在着多种说法,但金属从活态变成钝态必须强调具有以下几点:
金属的电极电位较大幅度向正值方向移动。
金属的表面发生了某种突变,产生了吸附的或成相膜。
钝化后金属的腐蚀速度有大幅度的降低,体现钝态下金属具有耐蚀性高的特性。
阳极钝化和化学钝化本质上是一样的,因为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由于在原先活化溶解着的金属表面发生了某种突变,这种突变使得阳极溶解过程不再服从塔菲尔规律,其溶解速度随之急剧下降。因此,所谓钝化是指金属表面的这种突变。金属钝化后所处的状态称作钝态,而钝态金属所具有的性质称之为钝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