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具制作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是中国传统造物文化的重要组成和载体 ,深深影响着世界近代以来的家具设计。但中国传统家具制作区域幅员辽阔,在传统家具的相关名词术语上有些为历史师徒口口相传,有些为专业术语,存在一词多义、多词一义以及诸多俚语、俗语、不规范名称并存的现象。广作、苏作、京作等传统家具生产制造基地由于南北文化差异,对中国传统家具制作工艺、零部件、产品等名称表示都不一致。传统家具产业名词词汇的不统一,不利于中国全国性的传统家具设计、生产、制造、流通以及消费交流,迫切需要制定标准以满足生产厂家和消费者需求,更好地保障中国传统家具行业的发展 。
2013年8月1日,国家标准计划《中国传统家具名词术语》(计划号:20130941-T-607)下达,项目周期36个月。据2020年12月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显示,该计划已完成网上公示、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发布工作 。
2019年6月4日,国家标准《中国传统家具名词术语》(GB/T 37646-2019)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
2019年10月2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浙江义乌召开新闻发布会,批准发布国家标准《中国传统家具名词术语》(GB/T 37646-2019) 。
2020年1月1日,国家标准《中国传统家具名词术语》(GB/T 37646-2019)正式实施 。
《中国传统家具名词术语》(GB/T 37646-2019)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
起草单位: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市番禺永华家具有限公司、南京林业大学、苏州红木雕刻厂有限公司、广东联邦家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中山市红古轩家具有限公司、江门市泽信润业科技有限公司、厦门明红堂工艺品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施劲松、刘晓红、路通、吴智慧、姚强、陈达强、黄灿、雷初泽、朱宇宏、罗菊芬、许家千、李伟华、吴赤宇、周山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