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身熔池部份,钢板与耐火材料之间衬以5毫米的隔热石棉板,熔池由普通粘土耐火砖砌成长方形,前墙的下部(安装结晶器的部位)砌一块65X230X230毫米外方内圆的粘土砖以备嵌入石墨底座,前墙的上部也只宜砌130毫米厚的粘土砖与石棉板贴紧,因为此处需要安装石墨塞杆,前墙过厚将使石墨底座增长,影响拉铸时的液体金属温度过早下降,实践证明前墙过厚是不利于拉铸的,两边侧墙及后墙可以砌130毫米厚的耐火砖,砌砖与炉壳之间的空隙用石英砂填充,熔池底部则可以砌200毫米左右的耐火砖并垫以石英砂,应根据安装结晶器位置的高低来调节,熔池底部可以适当砌厚些。
炉底石部份:用大小不同粒度的石英砂筑成,石英砂含二氧化硅(SiO2)不低于98.5%,应是干燥,洁净的,另外加入粘结剂——硼酸3~3.5%。
已经受潮的石英砂,尤其是#6砂和#8砂(因为粘度细),储放过久而吸收空气中的水份,应该先用干净的铁锅炒下后再使用,将四种不同粒度的石英砂和硼酸反复拌和三次,使混合均匀,再用20目的铁丝过筛二次,这样不仅能提高它的混合均匀度,还能将一些外来夹杂物筛去,因为夹杂物中的有机物质,如纱头,草节之类的东西混在石英砂中,当炉子筑好送电升温后,这些有机物质将产生气体,可能导致炉底面出现气孔和裂缝,影响炉子使用寿命,严重时可能发生漏铜。
卧式炉的炉底面比立式炉的炉底面容易捣固,因为金属熔沟基本上是平放着,仅仅略带倾斜,这有利于用铁扦将石英砂捣结实。
卧式炉熔沟安放要呈倾斜状,不应完金平放,倾斜度约18。,因为完全平放不利于液体金属的热循环,感应电炉中金属的运动,不只是由于电磁现象所引起的,同时也为热现象所引起,因为热金属与冷金属的比重不一样,过热的金属是位于熔沟后面狭带部份,较冷的金属则在熔沟的前而和与熔沟相连的熔池内,这样就能引起金属的热循环,从而使熔池内的金属逐渐得到升热。如果将熔沟完全平放,实践证明将使金属加热时间延长,从现象上也能看到,在加热过程中,电流表上的指针产生不停地摇摆,这种现象的产生说明了熔沟内的金属导体在不停地发生瞬息断路,于是使金属加热放慢了速度,将熔沟呈倾斜状安放,则能改善热循环条件,从而加快金属的加热。
筑炉安放熔沟时,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使用量具来求取倾斜角度,只要在搁放熔沟前部时,砌两层斧形砖,将熔沟安放在斧形砖的斜面上,即能达到倾斜度的要求,非常简便。
能使保温炉内的液体金属直接进入结晶器内,是依靠装置在炉身前墙内的石墨底座,实际上石墨底座既是金属的流出口,又足使炉子与结晶器的连接器,一端伸入熔池内,在金属流出口上安装一个石墨制塞杆,旋开石墨塞杆,液体金属便从石墨底座的管道流入与之相连的结晶器内,将石墨塞杆旋紧,液体金属被堵住不能外流,另一端被埋在前墙炉壁内,用一块外方内圆有锥度的耐火砖使其位置固定。
应当指出,石墨底座在砌炉时不能完全埋在石英砂中,应使其体积的一半露出石英砂底使它泡在熔融金属中和金属一同加热,实践证明,石墨底座完全或绝大部份被埋在石英砂内,当金属流入结晶器之前,就有被降低温度而影响拉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