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新奥地利隧道开挖方法(New Austrian Tunnelling Method),简称新奥法(NATM);二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最早在法国发展起来的加筋土技术。70 年代,德国、法国、美国、西班牙、巴西、匈牙利、日本等国家几乎在同一时期各自独立开始了现代土钉墙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国际上有详细记载的第一个土钉墙工程是1972 年法国在凡尔塞附近的一处铁路路堑的边坡支护工程,德国1979 年在斯图加特建造了第一个永久性土钉墙工程,美国有详细记载的一个工程是1976 年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一所医院扩建工程的基础开挖。1979 年巴黎地基加固国际会议之后,由于各国信息交流,改变了以前各自独立研究状态,使得土钉墙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和应用,1990 年在美国召开的挡土结构国际学术会议上,土钉墙作为一个独立的专题与其它支挡形式并列,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地基加固学科分支。
一是国外的土钉墙技术,二是在国内地下工程中应用广泛的喷锚技术。有记载的首例工程是山西太原煤矿设计院王步云1980 年将土钉墙用于山西柳湾煤矿的边坡支护。
90 年代以后国内深基坑工程大规模兴起,有学者尝试着将土钉墙技术用于基坑,了解到的首例工程为1991 年胡建林等人完成的金安大厦基坑,位于深圳市罗湖区文锦南路,周长约100m,开挖深度6~7m。半年后(1992 年)开挖深度达12.5m的深圳发展银行大厦基坑采用土钉墙获得成功,引起了岩土工程界的极大兴趣与广泛重视。之后土钉墙技术异军突起,得到了广泛而迅猛的应用与研究。90 年代中期以后,多个国家、行业及地方规范标准的相继出台,使土钉墙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