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小叶紫薇虫害防治

2022/07/18126 作者:佚名
导读:小叶紫薇白粉病 白粉病危害枝叶、嫩梢、花芽及花蕾。受白粉病侵害的植株会变得矮小,嫩叶扭曲、畸形、枯萎,变小,枝条畸形等,严重时整个植株都会死亡。 小叶紫薇防治方法 白粉病是高等植物上常见的一种病害,我们在紫薇生产中摸索出了一些紫薇白粉病的防治手段: 在种植上设置隔离带 紫薇白粉病的初侵染来源于越冬闭囊壳所释放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靠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紫薇白粉病多发生在双子叶植物上,在种植紫薇时有层

小叶紫薇白粉病

白粉病危害枝叶、嫩梢、花芽及花蕾。受白粉病侵害的植株会变得矮小,嫩叶扭曲、畸形、枯萎,变小,枝条畸形等,严重时整个植株都会死亡。

小叶紫薇防治方法

白粉病是高等植物上常见的一种病害,我们在紫薇生产中摸索出了一些紫薇白粉病的防治手段: 在种植上设置隔离带 紫薇白粉病的初侵染来源于越冬闭囊壳所释放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靠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紫薇白粉病多发生在双子叶植物上,在种植紫薇时有层次的种植针叶树,起阻碍病害发生蔓延的作用;另外,一旦发现紫薇白粉病的为害,即要对感病区域做认真的清理,将感病枝修剪掉,并转移他处销毁。 及时设防,杀菌剪枝 紫薇白粉病最明显的症状是在叶面或叶背及嫩枝表面被白粉所盖,绿叶不绿,早期仅白粉状成面层;中期,白粉层上产生黄白色,渐变为黄褐色;后期,白粉层上产生黄白色斑块,夹有黑色小点,严重时枝、叶卷曲枯死,似烧焦状。紫薇白粉病是由于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的真菌引起,白粉菌及专性寄主菌,多数生于紫薇表面,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休眠芽内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新叶和新梢,故在紫薇花后种熟之季,及时修剪,通风透光,另喷施1至3度石硫合剂,控制越冬菌源,做好紫薇花前预防。 掌握发病规律,对症下药紫薇白粉病多于4月开始发生,10月以后,病害扩展趋于停滞,该病是一种多病程病害,分生孢子可以在一年中侵染多次。对紫薇而言,多雨和干旱对寄主的抗病性都起到削弱的作用。潮湿多雨紫薇徒长郁闭,光照不足,体内碳氮比下降,导致抗病性降低,紫薇叶细胞膨压过低,易于感病。另外,紫薇白粉病的病原菌不仅可由气孔进入寄生,而且可以由紫薇体表的角质层直接侵入,紫薇的叶、芽、枝、茎均易感病。在紫薇萌动和抽梢期内就须加强防治,喷洒20%三唑酮(粉锈宁)15%可湿性粉剂,1袋100g,2亩用1袋。但当紫薇进入花芽分化期后使用三唑酮效果不明显,经试验,采用50%超微可湿性粉剂退菌特较好。每袋350g,按1200至1500倍液配比,需水420kg。喷药时先叶后枝干,最好10天左右为一个循环,连续喷三遍,即可防止紫薇白粉菌在当年再发生。(来源:《中国花卉报》2004.03.04)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