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枝稷对土壤类型没有严格要求,适应广泛的土壤类型,甚至在沙地上亦可种植。柳枝稷具有良好的抗旱性,因此对土壤的排涝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可以根据传统的禾本科作物耕作方法对柳枝稷进行种植,创造平整的种床能够保证统一的播种深度,防止灌溉不均匀。对于杂草生长严重的地块,播种前的旋耕作业能够有效地减少杂草的生长。
柳枝稷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种植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维持10-15年的连续生产。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定植第1年的田间管理质量对柳枝稷生产力有直接影响。定植第1年,柳枝稷地下根茎系统尚不足够发达,抗冻能力差。根茎部位幼芽和茎秆基部幼芽也易受到冬季低温冻害的影响而死亡,致使第2年春季的恢复生长受到影响。因此,越冬能否成功是定植的关键阶段。在定植第1年冬前采取在柳枝稷基部覆土、秸秆、粪肥,以及浇1次透水等措施,以保护基部幼芽和浅层根系不受冻害影响。柳枝稷对水分、养分的利用效率相对较高于一般农作物和牧草。当植株建成后,庞大的根茎系统将使其抗旱能力显著增加,一般保持耕层土壤墒情良好即可。氮肥的施用可显著地增加柳枝稷的生物量,因此在定植后的第4或第5年,适量地投入纯氮50千克/公顷,可以维持生物量产出的稳定。对于单次收获而言,多数研究倾向于施纯氮70千克/公顷,且应在晚春柳枝稷恢复生长后进行,过早施肥对杂草生长起到促进作用。柳枝稷对土壤中磷元素有很高的利用率,在酸性环境中,泡囊—丛枝菌根能够为柳枝稷提供含磷的养分,这也是磷肥对柳枝稷增产作用有限的重要因素。柳枝稷对钾同样表对出很高的利用效率,钾肥对提高生物量的效果不显著,另外钾肥过剩会推迟柳枝稷的开花期。苗期过后,柳枝稷对杂草的竞争能力较强,一般不再进行化学或人工除草。
柳枝稷收获的目标是在最低能量投入的前提下,获取更高的生物量。单次刈割所获得的生物量普遍比多次刈割的生物量高。此外,单次刈割可以有效地保持柳枝稷持续多年的较高生物量产出。多次刈割的收获方式比单次刈割缺乏生产的可持续性,会损害柳枝稷第2年的生长恢复,使其生产力在3-5年内出现衰退。只有在水肥良好的条件下,一年内适时地收割2次可以增加柳枝稷的生物量产出。为保证柳枝稷在第2年的生长,收割的过程中应保留高度为15-30厘米的残茬,保护幼芽生长点不受损伤,从而在春季尽快恢复生长。延迟收获是提高柳枝稷生物量品质的一个重要措施,即当年生长季节结束后,不进行柳枝稷的收获而是将收割时间推迟至第2年早春。伴随着深秋降霜期的开始,柳枝稷地上部分开始衰亡,其茎秆与叶片中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以及矿质元素被运输至底下的根茎中储存。这一过程有助于降低燃烧产生的灰分以及碱性金属含量,从而减少对锅炉的损害。但延迟收获会造成约20%的生物量的损失,尤其是在冬季干燥且多大风的地区更是明显。总之,应根据不同的收获目的,确定不同的收获方式和收获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