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第1章 水环境中污染物的监测技术 1
1.1 水质监测与水环境保护 1
1.1.1 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 1
1.1.2 水环境监测概述 1
1.1.3 监测对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意义 3
1.1.4 水资源管理对水质监测的要求 4
1.2 移动监测技术 5
1.2.1 水质移动监测解决方案—移动实验室 6
1.2.2 便携式水质监测仪 13
1.3 在线监测技术 34
1.3.1 常规五参数分析仪 34
1.3.2 氨氮在线水质分析仪 35
1.3.3 在线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水质分析仪 35
1.4 气质联用技术在水环境突发性污染事件中的应用 41
1.4.1 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快速测定 41
1.4.2 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快速测定 45
1.4.3 受污染水体中未知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的筛查和定量分析 47
1.5 车载式ICP-MS在水环境突发性污染中的应用 49
1.5.1 全元素分析能力 49
1.5.2 快速分析能力 50
1.5.3 快速筛查能力 50
1.5.4 车载ICP-MS紧急应对锑(Sb)污染事件 51
1.6 水库的富营养化水质特征研究 53
第2章 水生生态的风险评估技术 58
2.1 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进展 58
2.1.1 第1阶段:筛查排序及风险评估 60
2.1.2 第2阶段:用现有数据进行定量风险分析 61
2.1.3 第3阶段:用新数据与已有数据进行风险定量化评估 62
2.2 风险评估过程中的物种分布 62
2.2.1 环境预期浓度的开发和使用 62
2.2.2 生理效应特征:种群和毒性的联合图形表征 65
2.3 生态风险基准的急性和慢性数据分析 67
2.4 无慢性数据的慢性生态风险基准值计算 72
2.5 风险表征 73
2.5.1 图形表征 73
2.5.2 单一化学物质对群落风险的效应预测 74
2.5.3 多种化学物质对群落风险的效应预测 76
2.6 案例分析 79
2.6.1 约旦河 79
2.6.2 萨拉多河 82
2.7 毒害性污染物的风险评价技术研究 89
2.7.1 国外的风险评价技术 90
2.7.2 我国水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现状 94
2.7.3 我国毒害性污染物的风险评价技术研究 97
第3章 污染物筛查概述 102
3.1 毒害性污染物辨识的主要方面 103
3.1.1 排放量 105
3.1.2 持久性 106
3.1.3 生物累积性 107
3.1.4 毒性效应 108
3.2 毒理性数据的类型 108
第4章 基于物种敏感度的生态风险评价理论 109
4.1 概述 109
4.2 生态风险的来源 111
4.3 概率 114
4.4 物种敏感度分布的引入 116
4.5 SSDs的场景分析 119
4.6 小结 121
第5章 生态风险评估的物种敏感度正态分布和概率 122
5.1 引言 122
5.2 正态SSDs模型 124
5.2.1 正态分布的参数设置和对数形式的敏感度分布单元 124
5.2.2 概率图绘制和图形拟合 126
5.3 贝叶斯算法和置信区间限值引发的正态SSDs的不确定性 130
5.3.1 由正态PDF值和5%不确定性值构建的百分数曲线 131
5.3.2 采用正态CDF值法和外推法的百分位数曲线构建 132
5.3.3 给定暴露浓度下的受影响比例 134
5.3.4 单独数据点的对数HCp敏感度 135
5.4 风险表征的机理 137
5.4.1 暴露浓度超出物种敏感度限值,生态风险与超限值的概率分布 137
5.4.2 正态暴露浓度分布和正态SSDs模型 139
5.4.3 联合概率曲线及曲线下面积 144
5.5 物种敏感度分布模型统计 148
5.5.1 模型的拟合与不确定性 148
5.5.2 风险表征和不确定性 149
5.5.3 概率估计和不确定性的等级 150
5.6 常用风险评估参数介绍 153
5.6.1 正态分布参数的设置 153
5.6.2 正向和反向线性插值推导SSDs的Hazen定位值 154
5.6.3 正态概率分布和反向CDF图 154
5.6.4 序列统计和排序分布图的数值位置 155
第6章 以毒性为基础的水质评估 159
6.1 概述 159
6.2 模型 160
6.2.1 单一化学物质方面 160
6.2.2 已知与未知化学物质的毒性方面 161
6.3 材料与方法 162
6.3.1 试剂 162
6.3.2 采样 162
6.3.3 样品的前处理 162
6.3.4 毒理学实验 163
6.3.5 毒性效应的计算过程 165
6.3.6 结果的置信区间 165
6.3.7 pT的空白校正 167
6.3.8 计算组合pT值 167
6.3.9 化学分析和毒性计算 168
6.4 实验结果 171
6.4.1 观察性毒性 171
6.4.2 化学浓度转化为msPAF毒性风险 171
6.5 讨论 173
6.5.1 生物多样性的相对不足 173
6.5.2 冗余数据的处理 173
6.5.3 观察和计算毒性的比较 174
第7章 评估筛查方法 176
7.1 CHEMS评估筛查方法 176
7.1.1 危害性与生态效应评估 177
7.1.2 风险值(HV)的赋分 178
7.2 欧盟的污染物评估筛查方法 181
7.2.1 污染物的排放 182
7.2.2 污染物的分配 182
7.2.3 污染物的降解 183
7.2.4 环境暴露值的评定 184
7.2.5 环境效应评分 184
7.2.6 环境暴露与效应得分的综合评分 185
第8章 珠江的水污染概况 186
8.1 自然环境现状 189
8.2 水资源概况 189
8.2.1 地区分布 189
8.2.2 年内分配及年际变化 190
8.3 水环境质量概况 191
8.4 主要环境问题分析 191
第9章 珠江毒害性有机污染物的筛查 194
9.1 水环境样品的监测分析 194
9.1.1 样品前处理 194
9.1.2 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 195
9.2 标准曲线的绘制 198
9.3 仪器分析 198
9.3.1 水样 198
9.3.2 沉积物样品 199
9.4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QA/QC) 200
9.4.1 质量控制样品 200
9.4.2 固相萃取和索氏抽提系统的空白实验 200
9.4.3 实验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200
9.4.4 方法检出限 201
9.5 富集技术的优化 201
9.5.1 水样前处理固相萃取洗脱条件的确定 201
9.5.2 GPC净化条件确定 205
9.5.3 污染物识别 208
9.6 毒害性有机污染物的色谱/质谱图谱 212
9.7 暴露危害效应评估 218
第10章 生态风险表征 219
10.1 安全阈值法 219
10.2 概率曲线面积重叠法 219
10.3 污染物风险排序 221
10.3.1 污染物风险排序依据 221
10.3.2 珠江毒害性污染物风险值的算法 222
10.3.3 筛查参数的分级和赋值 223
10.4 优控污染物的环境分布 224
10.4.1 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227
10.4.2 采样断面层次聚类 229
10.5 讨论 233
第11章 珠江新兴有机污染物-有机磷阻燃剂的初探 236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7
11.1.1 无卤OPFRs在环境和生物体中的行为 238
11.1.2 卤代OPFRs在环境和生物体内的行为 239
11.2 环境及生物样品中OPFRs的定性定量方法及质量控制/质量保证(QA/QC) 241
11.2.1 样品的采集 241
11.2.2 样品前处理及分析 243
11.2.3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244
11.3 结果与讨论 246
11.3.1 珠江三角洲重点入河排污口水体中OPFRs的分布和组成 246
11.3.2 水生生物对OPFRs的富集 250
第12章 珠江毒害性重金属污染物的筛查 252
12.1 珠江流域重金属污染事件 252
12.1.1 事件回顾 252
12.1.2 分析结果 254
12.2 特征重金属污染物调查 254
12.2.1 土壤背景值 254
12.2.2 水质常规性监测 258
12.2.3 水质毒害性重金属筛查 259
12.2.4 沉积物调查 263
12.3 污染评价及调查结果 267
第13章 水源地的健康风险评价 269
13.1 广西水源地优控污染物的筛查 269
13.2 优控污染物的筛查与排序 271
13.2.1 优控污染物的暴露性及其毒性效应参数 271
13.2.2 暴露性及其毒性效应评估的赋分 275
13.3 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 276
13.3.1 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参数 277
13.3.2 水源地有机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结果分析 278
13.4 健康风险水平及分级 279
13.5 健康风险评价结果的分析方法 280
13.5.1 非致癌风险评价 280
13.5.2 致癌风险评价 280
第14章 水环境污染物的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282
14.1 水环境污染物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283
14.2 减少风险的措施研究 284
14.3 风险分级标准研究 284
14.3.1 国外风险评价等级的划分 285
14.3.2 我国的风险评价等级划分 285
14.4 风险管理程序研究 286
14.4.1 风险管理方案的取舍 287
14.4.2 突发性水污染环境风险评估技术 288
14.4.3 流域累积性水环境风险评估技术 289
参考文献 291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