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不可忽视的重点:国资委专家解读国企改革的7点干货

2015/09/141521 作者:佚名
导读:相比铺天盖地的对国企改革空泛的解读,国金证券周末电话会邀请了“国资委监督管理研究中心”的专家对文件文本进行了重点阐释。

相比铺天盖地的对国企改革空泛的解读,国金证券周末电话会邀请了“国资委监督管理研究中心”的专家对文件文本进行了重点阐释。该专家指出这次终稿跟2013年年底的初稿,变动超过80%,一年零三个月的修改在体现在数千字的文件上,每一个字眼上都有仔细琢磨,形成未来十年的纲领性文件,跟1999年的版本来比,市场化程度显然高出了很多,投资者需要花时间认真研读本次文件。

这位专家指出的重点包括:

以前说“混合所有制”大家都以为是民企入股国企,而本次文件提法,意味着将来的国有企业资本雄厚,会主动收购民营企业。此外还提倡推进国有资本和国有资本的混合。 混合所有制员工才能持股、没有搞混合所有制的不主张实施员工持股,是为防止内部分赃。国资流失是高压线。 “不搞拉郎配”,这种不正式的用法不太可能是智囊们提出的,这极有可能是中央领导对国企改革的亲口提法。 首次提到“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资本”,对证券市场影响国有企业可能会主动去收购一些民营企业,或者去收购一些壳。给国有企业资本运营打开窗口。 专门强调加强集团公司改革,公司制改革,集团公司总体上市,显示整体上市步伐加快,垄断企业的放开经营也会加快。 提出两个“一大批”,造就一大批企业家;企业家应该是指在企业中具有一定资本、产权,这极有可能表明股权激励有实际大的动作。 “重组一批,清退一批,创新发展一批”的重点应该放在创新发展一批上。此外涉及到一带一路、装备走出去、军工、高科技重组整合可能性会比较大。

【会议时间】2015年9月13日 19:00,会议纪要全文如下:

李立峰:尊敬的投资者,感谢各位放弃周末休息的时间来参加我们这次的电话会议。本来我们关于国改的电话会议打算更早的些时候召开,但由于正式稿未公布前,各方官员学者均对此有所顾虑,担心解读跑偏。由此,秉着严谨的态度,我们选择了在今天这样一个较为特殊的日子来召开这次电话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国企改革电话会议系列3-《深度解读国改顶层设计方案,寻找被隐藏的闪光点》。回顾来看,“国改方案”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投资者期盼了近2年之久,自2013年18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场投资者对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的出台一直抱着强烈的期望,大家憧憬了很多,也猜测了许多方案,市场无论是预期还是二级市场股价不断上下起伏,但顶层设计方案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迟迟不与我们见面,从中不难看出国企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系统,且牵涉到各个利益集团的改革。

今天(9月13号),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即我们之前反复提到的“1+N"方案中的“1”,由此这块面纱终于揭了开来。这次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对比16年前的改革内容到底有哪些异同?该指导意见的改革诚意到底有多足?分量有多重?我们今天特意邀请到了国资委监督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来为我们投资者解读下刚刚新鲜出炉方案中的亮点所在。在征求了专家的意见后,出于合规的要求,我们这次会议采取匿名的方式进行,期待主任为我们盛上一场干货满满的“解读国改方案”的盛宴。

嘉宾:刚才主持人说市场对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超预期,这个要看跟什么来比了,如果跟1999年的版本来比,我个人认为是超预期的,市场化程度显然高出了很多。指导意见的改革诚意颇足,亮点颇多,相比1999年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感觉有很大的进步。敢讲的,不敢讲的都讲了。总体上来说这个文本跟习近平总书记这几个月来对国企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基本吻合。由此第一个结论我认为习总书记、党中央控制了国企主导权。本次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的目标还是很清楚的,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方向的前提下来推进。主要目标首先应该是做强、做优,然后是做大。

再一个,对一个具体提法上,超出了大家的预期,我举几个证券市场上比较关注的例子。专门强调加强集团公司改革,公司制改革,集团公司总体上市,十八界三种全会后,几乎所有改革方案,都在回避,我集团分公司可以搞股份制,但是对集团这个层面是避而不谈的,但是这次文件是明确说加强集团公司的股权改革等。这个也超出了我个人的预期,我认为它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表现为:整体上市步伐加快,集团公司混合所有制多元化发展也会加快。这是需要持续关注的。其他的,比如说在17条,引入非公有制,泛泛而谈就可以了,但这里特别指出几个行业,石油、计算机、电信、铁路、资源开发领域推出相关项目,这个说的非常具体。因为这些领域都是垄断比较厉害,非公有资本进入比较难,但是这次专门指出,会加快推动所谓垄断企业的放开经营,这个大家要关注。还有一个跟证券市场有比较直接关系的是:混合所有制,除以前提到的内涵外,现在提倡国有资本跟国有资本的混合,比如说有一个地方:必须国有独资的企业,也要创造条件引入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这种表述在很多地方都提出来了。这说明央企和央企自己资本的重新混合将会加大,这一块可能要引起各位的高度关注。实际上我们国家完全开放的市场经济体系,在我们国内跨国公司都在家门口竞争,我们的央企在全球化中不是大了,而是小了。再加上国家战略“一路一带”,高端装备走出去,全球配置资源,军工大发展,这些中央企业相互整合的速度和力度都会比以往有提升。这一点提醒大家注意。

再往下就是员工持股和高管持股问题,在这些方面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共识。比如说允许将部分国有资本转化为优先股,比如说可以在一些企业里面探索实行员工持股。在混合所有制企业,特别是在人力资本和技术要素贡献占比较高的由科研院所转制形成的国有企业,有条件最先实行员工持股和高管持股问题,持股的范围,支持科技人员,骨干等持股,这也使跟市场一般理解略有不同。

还有一个提出“两个一大批”:造就一大批优秀企业家,以前我们说国有企业是领导者,按照学术规范说法,企业家的概念和国企领导者的概念不同,企业家应该在企业里面有一定资本、股份、产权,否则就是职业经理人,这是不是暗示国企高管待遇会有大的动作。第二个是造就一大批国有骨干企业,以前都是做强,做大,这次是具体讲一大批国有骨干企业。

另外一个是分类,分成两大类,实际就是三类,商业类,公益类,商业类:充分竞争和特殊功能的行业,实际上还是三类。另外还有一条,“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以前是把自己搞好,再不行引入战略投资者,但是这次的文件提法,意味着将来的国有企业资本雄厚,会主动收购民营企业,在证券资本上也可以操作。这个是以前没有的,大家一定要关注,这给国有企业资本运营打开了空间。怎么弄,得看大家的判断

另外,混合所有制,大家预期会有大幅度提升,但是这次的文件,关于混合所有说的很清楚,以前搞的的混合所有制,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但适宜推进的,要因地制宜,因业制宜,因企制宜,不是一刀切都去搞,也不是所有企业去搞,这个对地方搞时间表,进度表,在这一块是给地方的修正。“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就是习总书记对搞混合所有制的看法。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国企改革的方案,一定不是笔杆子秀才写出来的,从这点可以看出来一定是中央领导一个字一个字的修正。

这次终稿跟2013年年底的初稿,变动超过80%。花了这么长时间,从2014年6月到今天,过去一年零三个月,延长了这么久,在干什么,在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字眼上都有研究,这几千字文件的每一个字都是认真改过,大家不要指望过两年又来一遍,未来十年仍然是沿用这样一套文件。各位投资者还是要花点时间,特别是字眼上的说法。比如发挥董事会作用,特别冒出来“法无授权任何政府部门和机构不得干预”,这明显是李总理的话。

十八届三中全会透露的很清楚,允许混合所有制企业搞员工持股,没有搞混合所有制的不主张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这是有深层次的含义的。你先引入非国有资本,形成混合所有制,那说明我这个由非国有资本参与的董事会,会做出一个符合市场预期的价格,该不该给员工持股,如何持股,持多少股,如果没有混合,那么搞员工持股,极有可能发生内部分赃的局面。没有人会主动站出来提出质疑,所以混合所有制企业允许搞员工持股,是有所指的。混合所有制讲太多,不讲现代企业制度。我们要关注他一定要建立,相互制衡,协调运转的企业制度,具备这样条件的企业,发展才能良好文件中即使不适合做的,也要创造条件引入非国有资本进来。出资人和代理人之间永远存在矛盾,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等相互制衡机构。

最后,就“两类公司”(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来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的国资授权经营体制改革方向是由“国资委-所属国企”二级结构向“国资委-国有资本投资或运营公司-所属国企”三级结构发展,而这次22号文明确了未来的改革方向是将国资委这个出资人夹层拿掉,形成与淡马锡模式类似的新二级结构“国有资本投资或运营公司-所属国企。可以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国家直接授权这两类公司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还有一种是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代表,然后授权这两类公司做出资人。此外,“两类公司”有一个基本前提,它们不能成为直接的生产经营主体,否则就和现在国有企业的母公司没有任何区别。它们主要是做股权或资本管理,通过股权的进退、资本的流动,来实现资本价值的保值增值。下一步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调整,主要通过这两类公司的市场化运作,不是体现为让某个具体国有企业死掉,而是体现为企业股东的变化和股权结构的调整。

在国有资本管理体制问题方面,下一步国家将在国企分类的基础上,系统性筹建多个国资投资运营公司作为国企改革重要的平台,除了开展类似“淡马锡”政府直接授权运营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试点外,将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这就意味着,“淡马锡”式的国企改革将成为下一步改革的重头戏,国资委角色也将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过渡。“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通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提高国有资本流动性,开展资本运作、进行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等,投资实业拥有股权,并对持有资产进行经营和管理。

【提问环节】

Q:您觉得这次改革的诚意主要体现在哪里?

A:诚如我之前所说,如果跟99版的国改方案来看是超预期的,市场化程度更高。比如对改革的核心焦点问题——经营权与所有权的重视前所未有,指导意见里有十多处表述。比如在推进公司股份制改革上,允许根据不同企业的功能定位,调整国有股权比例,形成多元的、运行高效的经营机制,同时允许将部分国有资本转化为优先股,在少数特定领域探索建立国家特殊管理股制度。这就避免了目前国企改革中纠缠“所有权”问题无法前行。另外,将通过推进董事会建设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给予董事会充分的授权,也保障经理层经营自主权,法无授权任何政府部门和机构不得干预。央企高管表示,这次国企改革若要按照指导意见的方向去实施完成,需要一个强大繁荣的资本市场作为后盾,予以改革强有力的支援。因此国家或将会对资本市场予以更大的支持力度,以期其可以在国企改革中发挥作用。这次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对比16年前的改革措辞更突显了市场化、且改革方向明确,改革的决心还是有的。

Q:这次这个意见搞出来之后,像之前改革试点还有没有?

A:这个毫无疑问,这一次顶层设计里面还是提到先试点再进行,但是试点范围要扩大,接下来还是不是叫试点,这个还有待观察。比如说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企业搞四五家来搞,叫试点,如果弄十多家出来,就不是试点,而是推进。试点的定义要重新认识,说是试点,但是力度和广度将会加大。返回来说,中央为什么要喊试点,主要是对国有资产保持高压和警惕。后面加强党对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的领导。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呢,实际上说白了,就是对现在已经在做的改革的做法还是心里没底,抱有一定的怀疑。加强领导并不是后退,而是加一个后卫。

Q:提到的建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在地方上可能就一两家,那么在央企层面的资本运营公司大概什么做法?可能会到什么规模?具体干什么呢?

A:三种全会提出来的,到底干什么,这个问题社会解读五花八门,这一次比较清晰的解读,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了四句话,四个管资本。以前很多学者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是把国资委当成机关,国资委对企业的监管是政企不分,就搞一个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国资委,到任何一个网站,国资委是单独列到最后一个。首先是政府组成部门,直属部门,特殊部门,实际上就是一个巨无霸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但是这么些年来,一致没有按照专业化、市场化、精英化的方向发展,所以越来越像政府部门。管的不在行。最终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还是国资委,国资委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授权范围内,履行职能。按照顶层设计原话,无非是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并不是游离于国资委的独立王国,还是受国资委监管。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要百分百国有控股的。重大事项依然受国资委领导。但是更多的强调专业化、市场化运作,但是不管如何。大家以前对官人、管事、管资本骂的很多,但凡管资本,不管人,不管事,怎么管资本。该管的,要科学管理,绝不缺位。规划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其实还是管人,管事,管资本。不该管的要依法放权,绝不越位。这个法就是公司法,就是企业国有资产法。具体到企业就是公司章程。该资本所有者管的就管,不该管的就不管。后半句说将国资委一些职能回归政府部门,国资委就管资本、管投资,这样可以让国资委精力,资源配置更有效的发挥。所以这次中央文件还是有很多亮点的。

Q:顶层设计中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你对这样的说法有什么看法?

A:重点应该放在第三批,该发展的还是要发展,必要的时候还是要收购,你问我哪些清退,重组,和发展,我认为目前是有什么做什么。举例子,某地方国资委有23家一级企业。没一个存在到今天,都有足够的理由。作为国资委,不会轻易给某类企业清退了。清退只能发生在集团公司下面的二级和三级。更多的是三级下的底层及亏损企业,稍微高一点的,二级这一块,原则上不会做这样的事情,虽然每一个国资委领导都在说加强国有资产的布局调整,实际上都说不出一个所以然啦。你要理解现在的现状,换谁都一样。除非企业大量破产,清理推出时这样理解的。重组整合,涉及“一路一带”的,中国装备走出去的,中国的军工的和个别高科技的,重组整合的力度会比较大。另外,向互联网进军,互联网行业国有资本是缺位的。创新发展一批,只能是看情况,现在说不出哪些要创新发展,靠企业原有的架构和规章制度。

最后,本次方案引人关注的则是此前讨论热烈的薪酬分配制度。文件表示,要推进全员绩效考核,以业绩为导向,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实行与选任方式相匹配、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对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及其部门任命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合理确定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强调市场化定价的重要性。

Q:国企改革中,如何权衡好“党管国有企业”与“企业董事会”两者的关系?

A:本次方案中将解决“一把手”归属的问题,建立国企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也被列入文件。文件提出要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产生。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根据不同企业类别和层级,实行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等不同选人用人方式。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畅通现有经营管理者和职业经理人身份转换通道,董事会按市场化方式选聘和管理职业经理人。

 

文章来源:上海金属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