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安徽]合肥大批“高精尖”项目集中开工 投资275亿元

2015/10/231173 作者:佚名
导读:近期,“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迅速展开,我省在中国经济发展新时期的新举措,结合国家长江经济带、皖江经济带、中部区域提质提速等战略,在省内掀起了瞄准新方向、新理念、新目标的新

合肥大批“高精尖”项目集中开工

安徽,地处推进由东部向中西部加快发展的要冲之地。近期,“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迅速展开,我省在中国经济发展新时期的新举措,结合国家长江经济带、皖江经济带、中部区域提质提速等战略,在省内掀起了瞄准新方向、新理念、新目标的新氛围。合肥,如今已是全国区域交通枢纽、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在新技术、新方向的探索方面成为炙手可热的新兴城市。作为安徽工业第一区的合肥经开区,在园区转型、产业提质上已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大批“高精尖”项目集中开工10月17日上午,合肥经开区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25个项目总投资近275亿元,涵盖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新兴领域,呈现出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的特点。

其中,南艳湖高科技研发基地一期项目颇为引人注目。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10亿元,占地面积约660亩,规划建筑面积约152万平方米,将建设以科技产业为核心,以清华大学科技研发资源为基础,打造高新技术企业总部基地、科技创新型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科技教育培训基地,整个项目计划2018年6月底前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

同时开工的,还有合肥经开区东湖高新研创中心,总投资12亿元,用地约170亩,规划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主要聚焦智能系统设计、电子芯片设计、网络通信等细分行业企业,打造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包括科技创新孵化、产业研发中试和青年创业服务基地等板块,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整体引入不少于100家企业入驻,其中上市公司或业内知名企业不少于20家,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

从南艳湖高科技研发基地、东湖高新研创中心等科技创新型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到总投资60亿元的富士通先进封装测试产业基地项目,投资23.5亿元的联合利华合肥物流中心、投资20亿元的中国铁物工业园等龙头型、旗舰型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既可以有效壮大汽车、家电、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又能够加速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引领该区向国家级装备制造、全球家电制造及全球有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加速前行。

龙头引领带动产业结构优化

这些集中开工的园区项目,不是在国内行业领先,就是在省内规划先行、创意新颖,还有一个特点是聚集了高科技,与当今世界主流技术无缝对接。

转型升级,合肥经开区从“十二五”规划就开始谋划布局。过去“五大产业”还多集中于汽车、家电、装备制造等传统行业。而为了占领发展先机,合肥经开区提前将目光瞄向了未来。原来的“五大产业”逐步调整为四大支柱产业,并规划发展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住宅产业化、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十二五”以来形成了“4+4”体系。之后,由于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已超过原有四大支柱产业的快速消费品产业,又促使产业结构升级为“5+3”的新格局。

从合肥经开区的产业版图看,龙头集聚、群星荟萃,这里有以海尔、美的、晶弘等为代表的家电电子,以日立建机、合力叉车、合肥锻压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以江淮汽车、纳威司达、佳通轮胎为代表的汽车,以联合利华、可口可乐、统一、康师傅等为代表的快速消费品,以联宝电子、宝龙达、航嘉电子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五大主导产业。同时,拥有以天麦生物科技、尼普洛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以杰事杰、铜冠铜箔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以远大住工、宇辉等为代表的住宅产业化三个新兴产业。在产业比重上,传统产业比重从原来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下降至80%左右,新兴产业比重正迅速扩大。

创新构建未来发展新高地

无论是支柱产业,还是新兴产业,合肥经开区的企业发展始终贯穿着对创新的追求,对技术的渴望。通过创新引领未来发展之路,在此早已成为常态。

从合肥经开区的角度,目前在产的联宝电子,已是世界笔记本电脑第三极制造基地,与全球1173家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吸引20多家联宝配套企业入驻合肥。去年,联宝电子实现年产量2000万台笔记本,产品涵盖了联想高中低档全系列的笔记本电脑产品。联宝电子贡献了合肥市进出口额的20%,全省的9%,对联想集团问鼎全球PC行业第一做出巨大贡献。

而在建项目方面,南艳湖高科技研发基地的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则是瞄准建立中国公共安全产业新标准的高度规划。该院专门从事公共安全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包括国内最先进的风洞、中国第一个灾害城、中国公共安全产业的行业标准等,都将在这里陆续诞生。未来,这里将让中国公共安全产业跻身世界行业之林。合肥经开区与国际接轨,注重提升园区发展质量的探索从未停止,用科技和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实践也结出硕果。目前,该区共有各类市级以上认定研发机构107家,其中国家级10家、省级53家。2014年,全区完成技改投资182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达65%。

2014年,合肥经开区修订出台了扶持产业发展“4+5”系列政策,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奖励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消费产品、“数字化生产线”、优秀智慧企业、“翔计划”企业等。目前,该区现拥有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2家(江淮、合力),占全省三分之二;同时拥有11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7家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在行业内树立起新标杆。

文章来源:新华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