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武江:海绵城市建设呼之欲出

2015/11/161032 作者:佚名
导读:11月10日,由北京市建筑高能效和城市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共同主办的城市生态与节能论坛在京召开。

同济大学副校长 伍江

11月10日,由北京市建筑高能效和城市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共同主办的城市生态与节能论坛在京召开。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在致辞中表示,我国当前面临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等问题,水环境生态修复成为今后治理的重点,城市-人类-水体相协调的理念在当前城市建设发展中已越来越深入人心,水环境的保护是城市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全国351个城市的抽样调查显示,仅2008年至2010年就有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暴雨内涝。

“城市的雨水来了,只能迅速排走,各个区域都往外排必然造成市政排水管网的压力,增加内涝的风险。因为没有留下雨水,当雨季过去,又面临缺水。”武江说,“逢雨即涝,雨后即旱”是很多城市都存在的状况。水生态一旦遭到破坏,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城市中的空气干燥,城市河湖水系减少,仅存的河湖水水质变差甚至黑臭等。武江表示,在此背景下,城市水生态亟待修复,海绵城市建设呼之欲出。

武江指出,在城市水生态修复过程中,环境改善创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4月16日,“水十条”正式出台。“水十条”重点提出了90项改革创新措施,首次将每条、每款、每项都落实到具体的牵头部门或者参与部门,形成“合力治污”局面。分阶段推进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信息公开,具体量化了政府和企业信息公开的内容,环境质量目标管理也自始至终体现了信息公开,这样就使信息公开、社会监督制度有抓手、有新意,也紧紧抓住了水环境质量改善真正服务于民这一落脚点,以达到预期目标,即至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

文章来源:网络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