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陕西]榆林市巧抓机遇开启创建宜居城市新篇章

2015/11/193238 作者:佚名
导读:10月14日,榆林市宜居城市实践研究基地揭牌。这标志着榆林市创建中国宜居城市进入实施阶段,正式开启榆林市创建宜居城市的新篇章,并向“中国沙漠绿洲城市宜居典范”迈进。

10月14日,榆林市宜居城市实践研究基地揭牌。这标志着榆林市创建中国宜居城市进入实施阶段,正式开启榆林市创建宜居城市的新篇章,并向“中国沙漠绿洲城市宜居典范”迈进。

宜居城市:形势所迫 众望所归

榆林市经济属于典型的资源型经济,榆林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优惠政策,以及煤炭“黄金十年”的市场机遇。但榆林市上下很快形成共识,便是“经济发展较快的落后地区”,即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生态环境约束加剧,区域、城乡、产业结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

为破解这一发展难题,摆脱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而立、因资源而盛、因资源而衰”的“魔咒”,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榆林市明确提出“加快大转型,实现新跨越,建设幸福榆林”的战略构想,以及建设“晋陕蒙宁区域中心城市、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和现代特色农业基地”的奋斗目标。

特别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上,榆林市把各项创建作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作为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努力提升城市形象品位、人居环境质量、管理服务水平,打造美丽榆林宜居城市的目标就这样顺势而生。

创建宜居城市:榆林市具备条件和基础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榆林市着手创建中国宜居城市前期准备工作。“按照《‘中国宜居城市’品牌长效管理办法》和中国城市国际协会编制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要求,反复论证,对比研究,我们认为榆林市具备创建中国宜居城市的一些基础和条件。”市长尉俊东曾向中国城市国际协会专家们介绍,这些基础和条件,分别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各类“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城区基础设施大幅改善。

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榆林市启动实施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三年植绿大行动”,累计完成投资65亿元,造林300万亩,全市人居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去年,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3%,北部沙区最后的50万亩流动沙地得到了全面治理,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榆林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近几年,榆林市以各项创建为抓手,城区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正在全力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前,已累计投入112亿元实施了5大类232个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启动“十一横十一纵”路网体系建设,累计建成主次干道路72条90公里,打通榆阳路、富康西路等20多条“断头路”,城区出行难题得到彻底解决。全力实施“百亿教育强市工程”,在榆林城区建设45所学校,已建成投用34所,新增学位41340个,比2010年翻了一番,城区上学难、班额大问题基本解决。启动市第一医院绥德、榆林院区改扩建、新建二期项目,榆阳区人民医院建成投用,市二院整体搬迁,市三院建设进展顺利,城区新增病床4189张,病床总数达8704张,实现全市病床位总数翻一番目标。建成榆溪河、三岔湾等湿地公园以及红石峡生态公园、榆林市沙地森林公园、东沙生态公园等6个大型公园,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011年的6.65平方米上升到2014年的16.6平方米。

据介绍,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榆林市积极谋划启动“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重点开展智慧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公共停车场等十大工程建设,预计到“十三五”末,榆林城市的软硬件设施将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

打造美丽宜居城市任重道远

当前,为保障中国宜居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榆林市首先成立领导小组,下设“一办六组”,即一个综合办公室和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六个工作组。综合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督促检查、信息服务、文件起草、宣传教育、筹备联席会、年度考核等工作。六个工作组除了每月报送创建工作安排和进展动态,对具体实施部门单位进行月检查、季评比、年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市委、市政府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占总分值的10%,同时实行一票否决制,强力推进创建指标任务的完成。

其次建立工作机制,即制定宜居城市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小组每季度主持召开一次会议,听取创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协调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办公室每月主持召开一次“一办六组”工作会。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和效能办对部门单位完成创建指标的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对不开展创建工作或落实不力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严格问责。

为切实推进创建工作,榆林市还强化了经费保障。市创建办会同实施部门单位拿出经费预算方案,并联合报送财政部门核实后,财政直接为实施部门单位预算经费,由财政、创建联合管理,保障创建项目顺利开展。

“目前,全市营造了创建宜居城市的工作氛围,我们还将广泛开展宣传活动,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宜居家园的理念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各行各业、各类人群,激发全社会支持创建、监督创建,使创建活动成为市民自觉行动。”市创建办一负责人说,毕竟榆林市宜居城市创建工作刚刚启动,还任重而道远。

文章来源:造价通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